解释成语“铩羽涸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铩羽涸鳞:

拼音:shā yǔ hé lín
成语简拼:syhl
注音:ㄕㄚ ㄧㄩˇ ㄏㄜˊ ㄌㄧㄣˊ
成语繁体:鎩羽涸鱗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铩羽暴鳞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成语解释:

见“铩羽暴鳞”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杨慎《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》:“铩羽涸鳞去安所,缳飞川咏几时同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铩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一种长矛。 摧残,伤残:~羽(羽毛掉落,喻失意受挫折)。~羽之鸟。
含有

“铩” 的成语:

铩羽暴鳞
垂头铩羽
铩羽涸鳞
铩羽而归

“羽” 的基本字义:

鸟的毛:~毛。~绒。~书。~衣。~扇。~族(指鸟类)。~旗。~檄(羽书)。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,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:~翼。~翰(翅膀)。~士(a.会飞的仙人;b.道士)。 箭上的羽毛,借指箭:~猎。 古代
含有

“羽” 的成语:

羽扇纶巾
纶巾羽扇
断羽绝鳞
鸿衣羽裳
吉光凤羽
零光片羽
没金饮羽
没石饮羽
没卫饮羽
片光零羽
铩羽暴鳞
移商换羽
片羽吉光
羽化登仙
没羽之虎
翠羽明珠
钩金舆羽
吉光片羽
移宫换羽
引商刻羽

“涸” 的基本字义:

水干:干~。~泽。~竭。~辙之鲋(喻处境十分危难、急待救助的人)。
含有

“涸” 的成语:

河涸海干
涸思干虑
海涸石烂
铩羽涸鳞
再衰三涸
涸鱼得水
涸鲋得水
涸泽而渔,焚林而猎
濡沫涸辙
涸辙之鱼
枯鱼涸辙
涸辙枯鱼
涸辙穷鱼
涸辙之鲋
涸辙之枯
涸辙穷鳞
涸泽之蛇

“鳞” 的基本字义:

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:鱼~。~片。 鳞状的:~爪(zhǎo )。~波。~茎。~屑。~集(群集)。遍体~伤。~次栉比。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:~鸿(指“鱼雁”,即书信)。
含有

“鳞” 的成语:

一鳞半爪
一鳞一爪
东鳞西爪
龟龙鳞凤
断羽绝鳞
附翼攀鳞
修鳞养爪
鳞集毛萃
攀鳞附翼
批鳞请剑
片鳞半爪
片鳞残甲
片鳞只甲
铩羽暴鳞
雾鳞云爪
一鳞片爪
栉比鳞次
片鳞碎甲
蛇行鳞潜
附骥攀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