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遁迹方外”的意思、解释
- 成语
- -299分钟前
- 1热度
- 0评论
遁迹方外:
拼音:dùn jì fāng wai
成语简拼:djfw
注音:ㄉㄨㄣˋ ㄐㄧˋ ㄈㄤ ㄨㄞˋ
发音:("2011040807091214948");
成语繁体:遯跡方外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遁迹黄冠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;指隐居
成语解释:
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。
成语出处:
清·顾文彬《过云楼书画记·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》:“余如惟信、王忱、金恺、秦衡、陆叙,类皆元季遗民,或逃名字宇内,或遁迹方外,并不欲以姓字传者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遁” 的基本字义:
逃避,躲闪:~去。~辞。~世。~北。 隐,消失:~迹。~隐。
含有
“遁” 的成语:
遁迹潜形
遁名匿迹
遁迹藏名
遁迹匿影
遁迹销声
遁世绝俗
遁世离群
遁世无闷
遁世隐居
遁世幽居
遁形远世
高飞远遁
肥遁鸣高
遁身远迹
遁世离俗
遁世遗荣
遁天倍情
遁天妄行
遁阴匿景
追亡逐遁
“迹” 的基本字义:
脚印:踪~。足~。血~。笔~。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:印~。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:古~。实~。 追寻踪迹:“汉求将军急,~且至臣家”。 据实迹考知:“~汉功臣,亦皆割符世爵”。
含有
“迹” 的成语:
遁迹潜形
名胜古迹
马迹蛛丝
藏踪蹑迹
铲迹销声
杜门晦迹
杜门绝迹
遁名匿迹
浪迹萍踪
比肩迭迹
车辙马迹
车尘马迹
遁迹藏名
遁迹匿影
遁迹销声
浮迹浪踪
梗迹蓬飘
梗迹萍踪
浪迹浮踪
韬光敛迹
“方” 的基本字义:
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.长~形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:~根。平~。开~。 人的品行端正:~正。~直。 一边或一面:~向。~面。 地区,地域:地~。~志。~言。~物。~圆。
含有
“方” 的成语:
凿圆枘方
各霸一方
血气方盛
志在四方
举止大方
仪态万方
血气方刚
五方杂处
贤良方正
气血方刚
五方杂厝
行不逾方
教导有方
化被万方
血气方壮
面如方田
措置乖方
方寸万重
应变无方
凫鹤从方
“外” 的基本字义:
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:~边。~因。里应(yìng )~合。~行(háng )。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 指“外国”:~域。~宾。~商。 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:~
含有
“外” 的成语:
暴内陵外
闳中肆外
内圣外王
弸中彪外
攘外安内
外宽内忌
外强中瘠
外巧内嫉
邪魔外祟
左建外易
秀外惠中
中通外直
虚名在外
肥水不落外人田
丑事外扬
内外勾结
中外驰名
意在言外
意出望外
天外有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