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二缶钟惑”的意思、解释

二缶钟惑:

拼音:èr fǒu zhōng huò
成语简拼:efzh
注音:ㄦˋ ㄈㄡˇ ㄓㄨㄙ ㄏㄨㄛˋ
发音:("2011040806450114355");
成语繁体:二缶鐘惑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宾语、补语;指人分不清是非

成语解释:

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

成语出处:
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以二缶钟惑,而所适不得矣。”

成语例子:

〖示例〗己既自迷,又使他人沦陷,陷入迷惘,岂直二缶钟惑而已乎? ★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
成语故事:
战国时期,哲学家庄周在《庄子》中讲述“二缶钟惑”的道理:有三人同做一事,一人迷惑则事可成;有两人迷惑,事则不成。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,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,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,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二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:一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)。 双,比:独一无~。 两样,别的:~话。不~价。
含有

“二” 的成语:

书通二酉
二竖为灾
一客不犯二主
三下五除二
一不做,二不休
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
知其一,不知其二
知其一不知其二
二者必居其一
一是一,二是二
一山不藏二虎
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
一而二,二而一
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
二者必取其一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
一不作,二不休
三分天下有其二
天无二日,民无二主

“缶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。
含有

“缶” 的成语:

黄钟瓦缶
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
二缶钟惑

“钟” 的基本字义:

金属制成的响器,中空,敲时发声:警~。编~(古代乐器。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,用小木槌击奏。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,枚数也不同)。~鼎(古铜器总称,上面铭刻文字)。 计时的器具:~表(钟和表的总称
含有

“钟” 的成语:

钟鸣鼎食
暮鼓晨钟
老态龙钟
黄钟瓦釜
晨钟暮鼓
老迈龙钟
漏尽钟鸣
暮鼓朝钟
朝钟暮鼓
塞耳盗钟
年迈龙钟
年老龙钟
黄钟大吕
山崩钟应
钟鸣漏尽
钟灵毓秀
鼎食鸣钟
击钟鼎食
鸣钟列鼎
鸣钟食鼎

“惑” 的基本字义:

心疑不定,不明白对还是不对:疑~。困~。惶~。智者不~。 使迷乱:迷~。~乱。~人耳目。蛊~人心。
含有

“惑” 的成语:

欺世惑俗
欺世惑众
挑拨煽惑
迷惑不解
大惑不解
诳时惑众
发蒙解惑
惑世诬民
解疑释惑
授业解惑
质疑辨惑
迷迷惑惑
疑疑惑惑
疑三惑四
惑世盗名
调三惑四
眩视惑听
妖言惑众
夸诞生惑
投杼之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