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忧愤成疾”的意思、解释

忧愤成疾:

拼音:yōu fèn chéng jí
成语简拼:yfcj
发音:("2011040806125912927");
成语繁体:憂憤成疾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成语解释:

忧愁气愤得病了。形容极其忧愤。

成语出处:

《五代史平话 晋史》:“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,遣使来让(责备),晋主忧愤成疾。”

成语例子:

〖示例〗荀攸知之,忧愤成疾,卧病十数日而卒,亡年五十八岁。 ★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六回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忧” 的基本字义:

发愁:~愤。~惧。~烦。~惶。~急。~煎。~思(a.忧念;b.忧愁的思绪)。~戚。杞人~天。 可忧虑的事:~患。内~外患。乐以忘~。高枕无~。 指父母之丧:丁~。
含有

“忧” 的成语:

先忧后喜
报喜不报忧
怨天忧人
忧深思远
忧国爱民
排忧解难
忧国忧民
忧国忘家
无忧无虑
先忧后乐
内忧外患
无虑无忧
忧谗畏讥
忧公忘私
忧盛危明
主忧臣辱
忧国恤民
忧国忘私
忧国忘身
忧国哀民

“愤” 的基本字义:

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:气~。~悱(郁闷)。~慨。~怒。~然。悲~。激~。~恚。公~。义~填膺。~世嫉俗。===汉英互译===
含有

“愤” 的成语:

愤发有为
愤世嫉俗
愤时疾俗
愤世疾俗
愤世疾邪
愤世嫉邪
愤世嫉恶
愤时嫉俗
愤风惊浪
鼍愤龙愁
义愤填膺
义愤填胸
愤气填膺
人神共愤
发愤自雄
发愤自厉
发愤展布
满腔义愤
愤不顾身
忧愤成疾

“成” 的基本字义:

做好,做完: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: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 变为:长~。变~。 可以,能行
含有

“成” 的成语:

浑然天成
混然天成
率尔成章
引日成岁
张袂成帷
张袂成阴
众少成多
众心成城
众议成林
功堕垂成
自成机杼
好谋而成
指腹成亲
固守成规
成何体统
不成气候
已成定局
打成平手
吃现成饭
不成方圆

“疾” 的基本字义:

病,身体不舒适:~病。目~。残~。讳~忌医。 一般的痛苦:~苦。 疼痛:~首蹙额。 恨:~恶如仇。 古同嫉,妒忌。 弊病,缺点:“寡人有~”。 快,迅速:~步。~走。~进。~驰。~足先得。
含有

“疾” 的成语:

疾恶好善
眼疾手快
疾风骤雨
疾风暴雨
沉疴宿疾
痛心疾首
深恶痛疾
手疾眼快
疚心疾首
疾言厉色
讳疾忌医
不疾不徐
不徐不疾
出丑扬疾
悼心疾首
愤时疾俗
愤世疾俗
愤世疾邪
高才疾足
攻疾防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