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知足常乐”的意思、解释

知足常乐:

拼音:zhī zú cháng lè
成语简拼:zzcl
注音:ㄓㄧ ㄗㄨˊ ㄔㄤˊ ㄌㄜˋ
发音:("2011040805473011147");
成语繁体:知足常樂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乐无知命、自得其乐、心满意足
反义词:愤愤不平、郁郁寡欢、忧天悯人

成语用法:

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
成语解释:

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

成语出处:

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
成语正音:乐,不能读作“音乐”的“yuè”。

成语例子:

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,就是古训所谓‘知足常乐’。 ★王西彦《古屋》第一部
英语翻译:Contentment brings happiness.
其他语言:Wer genügsam ist,ist stets frohgestimmt.
成语谜语:看透了老哈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知” 的基本字义:

晓得,明了: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~。~人善任。温故~新。~难而进。~情达理。 使知道:通~。~照。 学识,学问:~识,求~。无~。 主管:~县(旧时的县长)。~府。~州。~宾(指
含有

“知” 的成语:

知其不可为而为
知难而行
知而故犯
知恩必报
遐迩知名
白首相知
知止不殆
一事不知
一体知照
一体知悉
自知而不自见
至知不谋
宅心知训
知而不争
知出乎争
知不诈愚
知足之计
知鱼之乐
知生之民
知人之术

“足” 的基本字义:

脚:~下(对对方的敬称)。~迹。~球。~坛。失~。高~(敬辞,称别人的学生)。举~轻重。画蛇添~。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:鼎~。碗~。 充分,够量:~月。~见。~智多谋。 完全:~以。~色。 值得,够得上:
含有

“足” 的成语:
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败事有余,成事不足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学然后知不足
学而后知不足
不足为外人道
九鼎不足为重
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
无所措手足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
貂不足,狗尾续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
“常” 的基本字义:

长久,经久不变:~数。~量(亦称“恒量”)。~项。~任。~年。~驻。~住。~备不懈。 时时,不只一次:~~。~客。时~。经~。 普通的,一般的:~识。~务。~规。~情。~人。平~。反~。 姓。
含有

“常” 的成语:

古语常言
平平常常
常来常往
事无常师
家常茶饭
三纲五常
蹈常袭故
逆道乱常
安常习故
安常守分
安常守故
蹈常习故
蹈故习常
家常里短
守分安常
玩故习常
循常习故
积以为常
安分守常
纲常名教

“乐” 的基本字义:

欢喜,快活;快~。~境。~融融。~不可支。其~无穷。~观(精神愉快,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)。~天(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)。 使人快乐的事情:取~。逗~。 对某事甘心情愿:~此不疲。~善好(hào
含有

“乐” 的成语:

贪欢逐乐
诗书礼乐
举酒作乐
虚中乐善
喜见乐闻
富强康乐
富贵安乐
礼崩乐坏
安堵乐业
敬业乐群
乐山乐水
乐道安贫
乐业安居
赏心乐事
安生乐业
忽忽不乐
乐道遗荣
乐嗟苦咄
乐事劝功
乐退安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