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至理名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至理名言:

拼音:zhì lǐ míng yán
成语简拼:zlmy
注音:ㄓㄧˋ ㄌㄧˇ ㄇㄧㄥˊ ㄧㄢ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5482711211");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金玉良言、良药苦口
反义词:奇谈怪论、无知妄说、无稽之谈

成语用法:

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义

成语解释:

至理:最正确的道理;名言:精辟;有价值的话。最正确、最有价值的话。

成语出处:

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俗语云‘揭债要忍,还债要狠。’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,却是至理名言。”
成语辨形:名,不能写作“明”。

成语例子:

“你不自轻自贱,人家就不能看轻你”。这话倒说得不错,这也是至理名言。(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二)
英语翻译:most ture saying
俄语翻译:золотые словá
其他语言:maxime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至” 的基本字义:

到:~此。自始~终。从古~今。~于。以~。甚~。 极、最:~少。~亲。~交(最相好的朋友)。~诚。~高无上。~理名言。
含有

“至” 的成语:

至交契友
至公无我
至高至上
至大无外
飙举电至
至当不易
至圣至明
家至户察
家至户到
家至户晓
家至人说
款曲周至
摩顶至足
四至八道
沓来麕至
沓来踵至
通首至尾
远至迩安
至矣尽矣
至再至三

“理” 的基本字义:

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:心~。肌~。条~。事~。 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:~由。~性。~智。~论。~喻。~解。~想。道~。~直气壮。 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:~科,数~
含有

“理” 的成语:

揆理度情
聆音察理
残民害理
辞巧理拙
词穷理绝
辞穷理屈
词正理直
当家理纪
分条析理
格物穷理
衡情酌理
即事穷理
揆理度势
理不胜辞
理正词直
名正理顺
逆天违理
气壮理直
切理厌心
入理切情

“名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事物的称谓:~字。~氏。~姓。~义。~分(fèn )。~堂。~落孙山。~存实亡。 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~为罗敷”。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~,行骗钱之实。 叫出,说出:不可~状
含有

“名” 的成语:

闻名不如见面
名垂竹帛
功名蹭蹬
名书锦轴
声名烜赫
声名藉甚
声名赫奕
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
人怕出名猪怕壮
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
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
争名于朝,争利于市
功不成,名不就
过江名士多如鲗
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
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
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
一文不名
身死名辱
望子成名

“言” 的基本字义:

讲,说:~说。~喻。~道。~欢。~情。~必有中(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 说的话:~论。~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~。~语。~简意赅。 汉语的字:五~诗。七~绝句。洋洋万~。 语助词,无义:~归于好
含有

“言” 的成语:

言之有故
以言举人
以言为讳
溢于言外
造言生事
正色直言
直言无讳
直言无隐
逆耳良言
托于空言
托之空言
托诸空言
言有尽而意无穷
正言不讳
直言取祸
一言而定
一言定交
一言订交
一概而言
仗义直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