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炙肤皲足”的意思、解释

炙肤皲足:

拼音:zhì fū jūn zú
成语简拼:zfjz
注音:ㄓㄧˋ ㄈㄨ ㄐㄩㄣ ㄗㄨˊ
发音:("201104080318185669");
成语繁体:炙膚皸足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
成语用法:

作定语;用于书面语

成语解释:

皮肤晒焦,足部冻裂。形容农民耕作的辛苦。

成语出处:

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,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炙” 的基本字义:

烤:~兔。焚~忠良。~手可热(热得烫手,喻权贵气焰很盛)。 烤肉:脍~人口(美味人人爱吃,喻好的诗文、事物大家都称赞)。 喻受到熏陶:亲~(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)。
含有

“炙” 的成语:

雨淋日炙
残羹冷炙
残杯冷炙
日炙风吹
日炙风筛
残槃冷炙
余杯冷炙
炙肤皲足
炙鸡渍酒
炙鸡絮酒
炙凤烹龙
杯残炙冷
热可炙手
炙手可热
无病自炙
炙冰使燥
炙手而热
见弹求鸮炙
脍炙人口

“肤” 的基本字义:

肉体表面的皮:皮~。肌~。切~之痛。体无完~。 表面的,浅薄的:~浅。~泛。 大:“薄伐猃狁,以奏~公”(“肤公”即“大功”)。
含有

“肤” 的成语:

身体发肤
肤皮潦草
陈言肤词
鹤骨鸡肤
鸡肤鹤发
柔肤弱体
肤见谫识
肤浅末学
剥肤锤髓
雪肤花貌
剥肤椎髓
附肤落毛
末学肤受
肤粟股栗
浃髓沦肤
铭肤镂骨
山肤水豢
炙肤皲足
椎肤剥髓
椎肤剥体

“皲” 的基本字义:

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裂开:~裂。
含有

“皲” 的成语:

炙肤皲足

“足” 的基本字义:

脚:~下(对对方的敬称)。~迹。~球。~坛。失~。高~(敬辞,称别人的学生)。举~轻重。画蛇添~。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:鼎~。碗~。 充分,够量:~月。~见。~智多谋。 完全:~以。~色。 值得,够得上:
含有

“足” 的成语:

重足而立,侧目而视
败事有余,成事不足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
百足之虫,断而不蹶
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
学然后知不足
学而后知不足
不足为外人道
九鼎不足为重
日计不足,岁计有余
上方不足,下比有余
无所措手足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
百足之虫,至断不蹶
貂不足,狗尾续
百足之虫,至断不僵
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
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