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调三斡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调三斡四:

拼音:diào sān wò sì
成语简拼:dsws
注音:ㄊㄧㄠˊ ㄙㄢ ㄨㄛˋ ㄙㄧˋ
发音:("xxzl.com.4080232103736");
成语繁体:調三斡四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调三窝四、挑三豁四、挑三拨四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

成语解释:

挑拨是非。

成语出处:

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调三斡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。”

成语例子:

他正是节外生枝,调三斡四,只教你大浑家吐不的咽不的这一个心头刺。★元·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四折
英语翻译:sow the seeds of discord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调” 的基本字义:

搭配均匀,配合适当:~和。~谐。风~雨顺。饮食失~。 使搭配均匀,使协调:~配。~味。 调停使和解(调解双方关系):~停。~处。 调剂:以临万货,以~盈虚。 调理使康复:~养。~摄。 调教;训练:有膂力,
含有

“调” 的成语:

调查研究
官腔官调
油腔滑调
南腔北调
风调雨顺
调嘴弄舌
调兵遣将
陈词滥调
内查外调
拿腔作调
调嘴学舌
陈辞滥调
调唇弄舌
调风变俗
调风弄月
调墨弄笔
调丝品竹
调弦品竹
调脂弄粉
调朱傅粉

“三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):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 表示多次或多数: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含有

“三” 的成语:

河清三日
狡兔三穴
茅庐三顾
三徙成都
三写成乌
三写易字
一日三岁
一日三月
事无三不成
二桃三士
冯谖三窟
道三不着两
草庐三顾
鼎足三分
读书三余
三占从二
三告投杼
三徙成国
三言讹虎
亡秦三户

“斡” 的基本字义:

转,旋:~流。~运。~旋(调解,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)。
含有

“斡” 的成语:

掠脂斡肉
调三斡四
挑茶斡刺
掀天斡地

“四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三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):~方。~边。~序(即“四季”)。~体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隶、篆四种字体)。~库(古籍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称。亦称“四部”)。~君子(中国画中对
含有

“四” 的成语:

四乡八镇
四邻八舍
四德三从
传三过四
张三吕四
没三没四
吼三喝四
牵三扯四
埋三怨四
顾三不顾四
倒四颠三
推三挨四
朝四暮三
疑三惑四
察三访四
捱三顶四
差三错四
巴三览四
调三窝四
九洲四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