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敲髓洒膏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敲髓洒膏:

拼音:qiāo suǐ sǎ gāo
成语简拼:qssg
注音:ㄑㄧㄠ ㄙㄨㄟˇ ㄙㄚˇ ㄍㄠ
发音:("xxzl.com.4072111436679");
成语繁体:敲髓灑膏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倾家荡产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倾家荡产

成语解释:

比喻倾家荡产。

成语出处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其最为民害者,一曰吏,一曰役,一曰官之亲属,一曰官之仆隶,是四种人……怙势作威,足使人敲髓洒膏,吞声泣血。”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敲” 的基本字义:

打,击:~打。~击。~诈。~边鼓(喻从旁帮人说话)。~门砖。~骨吸髓。旁~侧击。
含有

“敲” 的成语:

敲敲打打
勒索敲诈
明打明敲
敲锣放炮
敲锣打鼓
敲诈勒索
旁敲侧击
零打碎敲
零敲碎打
紧打慢敲
东敲西逼
敲冰戛玉
敲金击玉
敲金戛玉
敲髓洒膏
敲榨勒索
轻敲缓击
唾壶敲缺
明敲明打
敲脂吸髓

“髓” 的基本字义:

骨头的空腔中像胶状的东西:骨~。精~(喻精华)。 像骨髓的东西:脊~。脑~。延~(后脑的一部分)。 植物茎的中心部分,由薄壁的细胞组成。
含有

“髓” 的成语:

沦肌浃髓
凤髓龙肝
麟肝凤髓
龙血凤髓
敲髓洒膏
刮骨吸髓
剥肤锤髓
敲脂吸髓
剥肤椎髓
伐毛洗髓
浃髓沦肌
龙肝凤髓
捶骨沥髓
伐毛换髓
浃髓沦肤
椎肤剥髓
洗髓伐毛
剥肤锥髓
槌骨沥髓
怨入骨髓

“洒” 的基本字义:

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:~水。~扫。~泪。 东西散落:粮食~了。 姓。
含有

“洒” 的成语:

潇潇洒洒
潇洒风流
洒洒潇潇
洋洋洒洒
风流潇洒
敲髓洒膏
襟怀洒落
洒扫应对
洒心更始
相门洒扫
挥洒自如

“膏” 的基本字义:

肥,肥肉:~粱(肥肉、细粮)。~腴。~沃。 脂油:春雨如~。~泽(a.滋润作物的及时雨;b.喻给予恩惠)。 中医指心尖脂肪,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:病入~肓。
含有

“膏” 的成语:

民脂民膏
焚膏继晷
民膏民脂
膏车秣马
膏唇贩舌
膏粱文绣
敲髓洒膏
剩馥残膏
余膏剩馥
雨膏烟腻
纨绔膏粱
煎膏炊骨
膏粱纨绔
燃膏继晷
残膏剩馥
继晷焚膏
膏场绣浍
膏唇拭舌
膏粱锦绣
膏粱纨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