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著之竹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3热度
- 0评论
著之竹帛:
拼音:zhù zhī zhú bó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著乎竹帛、著于竹帛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解释:
著:写作;竹帛: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。指著书
成语出处:
章炳麟《与龚未生书》:“所欲著之竹帛者,盖尚有三四种。”
成语分字解释:
“著” 的基本字义:
显明,显出:~名。~称。显~。昭~。卓~。 写文章,写书:~述。编~。~书立说。 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:名~。巨~。遗~。译~。~作。 古同贮,居积。
含有
“著” 的成语:
著书立说
鸿篇巨著
彰明较著
超超玄著
深切著白
深切著明
识微知著
彰明昭著
著书立言
粘皮著骨
沉著痛快
日新月著
枝附叶著
泻水著地
信誉卓著
成效卓著
罪恶昭著
著作等身
恶迹昭著
恩威并著
“之” 的基本字义:
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~心。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 代词,这,
含有
“之” 的成语:
急人之危
急人之忧
夺人之爱
尽地主之谊
无缚鸡之力
无立足之地
置之高阁
无用武之地
无立锥之地
大开方便之门
置之脑后
置之度外
置之死地
麾之即去
搏牛之虻
承天之祐
勿谓言之不预也
操之过蹙
操之过激
操之过切
“竹” 的基本字义:
常绿多年生植物,春日生笋,茎有很多节,中间是空的,质地坚硬,种类很多。可制器物,又可做建筑材料:~子。~叶。~笋。~编(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)。~刻。 指竹制管乐器:金石丝~。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 姓
含有
“竹” 的成语:
破竹建瓴
青梅竹马
竹头木屑
茂林修竹
吹竹弹丝
调丝品竹
调弦品竹
品竹调丝
品竹调弦
松茂竹苞
竹篱茅舍
弹丝品竹
吹竹调丝
卧冰哭竹
调丝弄竹
哀丝豪竹
金石丝竹
品竹弹丝
丝竹管弦
竹苞松茂
“帛” 的基本字义:
丝织品的总称:布~。~书。~画。化干戈为玉~(喻变争斗为友善)。竹~(指书籍)。简蠹~裂(书坏了)。
含有
“帛” 的成语:
布帛菽粟
鱼帛狐篝
鱼书雁帛
子女玉帛
金帛珠玉
子女金帛
衣帛食肉
束帛加璧
功垂竹帛
名书竹帛
名垂竹帛
束发封帛
衣不重帛
著于竹帛
著之竹帛
著乎竹帛
垂名竹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