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振聋发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- 成语
- 2025-02-04
- 2热度
- 0评论
振聋发聩:
拼音:zhèn lóng fā kuì
成语简拼:zlfk
注音:ㄓㄣˋ ㄌㄨㄙˊ ㄈㄚ ㄎㄨㄟˋ
发音:("xxzl.com.4071837071311");
成语繁体:振聾發聵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
成语用法: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成语解释:
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、麻木的人。
成语出处:
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第一卷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成语正音:聩,不能读作“ɡuì”。
成语辨形:振,不能写作“震”。
成语例子:
茅盾《联系实际,学习鲁迅》:“除了匕首,投枪,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,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。
英语翻译: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
成语分字解释:
“振” 的基本字义:
搬动,挥动:~动。~荡。~幅。~臂。~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 奋起,兴起:~奋。~作。~兴(xīng )。~~有辞。 古同赈,救济。 古同震,威震。
含有
“振” 的成语:
萎靡不振
振聋发聩
委靡不振
发聋振聩
摧枯振朽
弹冠振衿
弹冠振衣
顿纲振纪
骇目振心
振领提纲
发蒙振槁
振聋启聩
发蒙振聩
发蒙振落
金声玉振
扬葩振藻
折槁振落
分贫振穷
稽古振今
金相玉振
“聋” 的基本字义:
耳听不见声音:~子。耳~。发~振聩(发出的声音很大,使耳聋人也能听见;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,使他们清醒。亦作“振聋发聩”)。
含有
“聋” 的成语:
推聋装哑
耳聋眼瞎
耳聋眼花
装聋作哑
振聋发聩
发聋振聩
不痴不聋
不瞽不聋
推聋妆哑
推聋作哑
下塞上聋
震聋发聩
郑昭宋聋
装聋卖傻
耳聋眼黑
不哑不聋
振聋启聩
眼瞎耳聋
推聋做哑
装聋做哑
“发” 的基本字义:
交付,送出:分~。~放。~行(批发)。 放,射:~射。百~百中。焕~。 表达,阐述:~表。~凡(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)。阐~。 散开,分散:~散。 开展,张大,扩大:~展。~扬。 打开,揭露:~现。
含有
“发” 的成语:
心花怒发
毛发悚立
毛发森竖
毛发尽竖
毛发皆竖
矢无虚发
兴致勃发
声泪俱发
祸发萧墙
毫发无遗
箭无虚发
发言盈庭
发引千钧
洪炉燎发
间不容发
生发未燥
云程发轫
敛发谨饬
衅发萧墙
壮发冲冠
“聩” 的基本字义:
聋:昏~。发聋振~(亦称“振聋发聩”)。
含有
“聩” 的成语:
振聋发聩
发聋振聩
昏聩无能
震聋发聩
振聋启聩
发蒙振聩
醒聩震聋
昭聋发聩
启聩振聋
磨昏抉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