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萍踪浪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萍踪浪影:

拼音:píng zōng làng yǐng
注音:ㄆㄧㄥˊ ㄗㄨㄙ ㄌㄤˋ ㄧㄥˇ
成语繁体:萍蹤浪影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萍踪浪迹

成语用法:
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行踪无定

成语解释:

像浮萍、波浪一样无定所。比喻到处漂泊,踪迹无定

成语出处:

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闹殇》:“恨匆匆,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。”

成语例子:
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27回:“恨匆匆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。”
英语翻译:come and go without trace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萍” 的基本字义:

一年生草本植物,浮生水面,叶子扁平,表面绿色,背面紫红色,叶下生须根,开白花,称“浮萍”,亦称“青萍”、“紫萍”,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:~泊。~踪。~水相逢。
含有

“萍” 的成语:

萍踪梗迹
鸥波萍迹
萍踪浪迹
泛萍浮梗
浪迹萍踪
断梗浮萍
断梗飘萍
梗迹萍踪
飘萍断梗
风萍浪迹
浮萍断梗
萍踪浪影
梗泛萍飘
萍飘蓬转
浮萍浪梗
断梗流萍
飘萍浪迹
萍水相遇
萍水相遭
萍水偶逢

“踪” 的基本字义:

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:~影。~迹。追~。失~。跟~。无影无~。
含有

“踪” 的成语:

萍踪梗迹
雨迹云踪
寻踪觅迹
无踪无影
无影无踪
萍踪浪迹
来踪去迹
浮踪浪迹
藏踪蹑迹
浪迹萍踪
浮迹浪踪
梗迹萍踪
来踪去路
浪迹浮踪
蹑影潜踪
潜踪匿影
潜踪蹑迹
潜踪隐迹
鼠迹狐踪
雨踪云迹

“浪” 的基本字义:

大波:波~。海~。巨~。风~。~涛。~潮(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)。风平~静。 像波浪起伏的:麦~。声~。 没有约束,放纵:放~。流~。~费。~迹。~人。孟~。
含有

“浪” 的成语:

浪声浪气
轻浪浮薄
狂风巨浪
风恬浪静
劈风斩浪
逆风恶浪
游蜂浪蝶
兴风作浪
掀风鼓浪
铺张浪费
萍踪浪迹
惊涛骇浪
浮花浪蕊
浮踪浪迹
风平浪静
风吹浪打
风口浪尖
大风大浪
狂涛骇浪
浪蝶狂蜂

“影” 的基本字义:

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~。花~。倒~。幻~。~壁。~响。~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~无踪。~~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~。含沙射~(
含有

“影” 的成语:

花光柳影
孤形只影
孤形单影
追风捕影
绘声写影
捕风系影
萍踪浪影
影单形只
藏头漏影
暗香疏影
吹影镂尘
镂尘吹影
迷头认影
系风捕影
畏影恶迹
杯影蛇弓
避影敛迹
避影匿形
鞭丝帽影
捕影系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