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三思而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思而行:

拼音:sān sī ér xíng
成语简拼:ssex
注音:ㄙㄢ ㄙㄧ ㄦˊ ㄒㄧㄥˊ
发音:("xxzl.com.40805443210941");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深思熟虑、郑重其事
反义词:不假思索、轻举妄动

成语用法:

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

成语解释:

三:再三;表示多次;思:考虑;行:行动。经过反复考虑;然后再去做。指做事慎重。

成语出处:
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'再,斯可矣。'”
成语正音:而,不能读作“ěr”;行,不能读作“hánɡ”。
成语辨形:而,不能写作“尔”。

成语例子:

宋 辛弃疾《哨遍》词:“嗟鱼欲事远游时,请三思而行可矣。”
成语故事:
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,凡事都要“三思而行”,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。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,认为只要再思就行,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,疑惑不定了。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,客观地分析问题
英语翻译:Look before you leap.
日语翻译:三思(さんし)の上(うえ)実行する
俄语翻译:во всяком деле нáдо трижды подумать
其他语言:erst wǎgen,dann wagen
成语谜语:辞别姑母武则天

成语分字解释:

“三” 的基本字义: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):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 表示多次或多数: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含有

“三” 的成语:

河清三日
狡兔三穴
茅庐三顾
三徙成都
三写成乌
三写易字
一日三岁
一日三月
事无三不成
二桃三士
冯谖三窟
道三不着两
草庐三顾
鼎足三分
读书三余
三占从二
三告投杼
三徙成国
三言讹虎
亡秦三户

“思” 的基本字义:

想,考虑,动脑筋:~想(a.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;b.想法,念头;c.思量)。~忖。~索。~维。沉~。寻~。见异~迁。 想念,挂念:~念。~恋。相~。 想法:~绪。~致(新颖
含有

“思” 的成语:

潜神默思
瞻前思后
殚思极虑
劳思逸淫
思患预防
闻声相思
研精覃思
周情孔思
澄思渺虑
慧心巧思
极智穷思
苦身焦思
劳身焦思
履信思顺
熟思审处
思深忧远
无虑无思
霞思天想
研精致思
游思妄想

“而” 的基本字义:

古同尔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 连词(a.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b.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c.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d.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e.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
含有

“而” 的成语:

泥而不滓
墙面而立
神而明之
顺非而泽
同年而校
同日而论
望屋而食
无德而称
无胫而来
无胫而至
无胫而走
毋翼而飞
析骨而炊
言而不信
一呵而就
尤而效之
鱼贯而出
鱼烂而亡
韫椟而藏
择地而蹈

“行” 的基本字义:

走:~走。步~。旅~。~踪。~百里者半九十。~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~远自迩。 出外时用的:~装。~箧。~李。 流通,传递:~销。风~一时。 从事:进~。 流动性的,临时性的:~商。~营。 足以表示品质
含有

“行” 的成语:

顺风行船
顺水行舟
微服私行
一目数行
因公行私
择善而行
膝行而前
信步而行
一百二十行
照功行赏
昼夜兼行
正道直行
鸟兽行
旧家行径
行之惟艰
行而未成
知难而行
苟且行止
狗彘之行
逆天行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