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渊潭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渊潭: 拼音:yuān tán 注音:ㄧㄨㄢ ㄊㄢˊ 词语解释: (1).深潭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伊水》:“又东为渊潭,潭浑若沸,亦不测其深浅也。” 宋 苏轼 《入峡》诗:“縈紆收浩渺,蹙缩作渊潭。”《警世通言·旌阳宫铁树镇妖》:“原住其地,不数日果陷为渊潭,深不可测。” (2).比喻学识或文章内容深厚。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祛惑》:“所从学者,不得远识渊潭之门,而值孤陋寡闻之人。彼所知素

解释词语“禊潭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禊潭: 拼音:xì tán 注音:ㄒㄧˋ ㄊㄢˊ 词语解释: 犹禊池。 唐 张说 《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》:“莫春三月日重三,春水桃花满禊潭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禊” 的基本字义: 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:修~。~帖(《兰亭序》的别称)。 含有“禊” 的词语: 饮禊 修禊 秋禊 洛禊 祓禊 春禊 脩禊 禊饮 禊宴 禊序 禊帖 禊堂 禊潭 禊事 禊祭 禊游 禊日 禊馆 禊

解释成语“水流花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水流花落: 拼音:shuǐ liú huā luò成语简拼:slhl注音:ㄕㄨㄟˇ ㄌㄧㄨˊ ㄏㄨㄚ ㄌㄠˋ成语繁体:水流蘤落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时过境迁、漂泊不定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①喻飘泊不定或踪迹无常。②比喻时过境迁。 成语出处: 唐·温庭筠《宿城南亡友别墅》诗:“水流花落叹浮生,又伴游人宿杜城。”

解释成语“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得一知己,死可无恨: 拼音:dé yī zhī jǐ,sǐ kě wú hèn成语简拼:dyzjs发音:("xxzl.com.4080448359061"); 成语繁体:得一知己,死可無恨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知音难觅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慨叹 成语解释: 知己:彼此相知的朋友;恨:遗憾。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,就是死了也没有

解释成语“观于海者难为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观于海者难为水: 拼音: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成语繁体:觀于海者難為水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观:看。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。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成语出处: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

解释成语“滴水穿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滴水穿石: 拼音:dī shuǐ chuān shí成语简拼:dscs注音:ㄉㄧ ㄕㄨㄟˇ ㄔㄨㄢ ㄕㄧˊ发音:("xxzl.com.40807241015599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铁杵磨针反义词:半途而废、浅尝辄止 成语用法: 兼语式;作谓语、状语;比喻坚持就是胜利 成语解释: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。比喻虽然力量小;但只要坚持不懈

解释成语“吹皱一池春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吹皱一池春水: 拼音: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成语简拼:czys注音:ㄔㄨㄟ ㄓㄡˋ ㄧ ㄔㄧˊ ㄔㄨㄣ ㄕㄨㄟˇ发音:("xxzl.com.40807164915262"); 成语繁体:吹皺一池萅水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管你何事 成语用法: 动宾式;作分句;比喻事不关己 成语解释: 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,波浪涟漪。后作为与你有何

解释成语“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: 拼音:gāo shān dī tóu,hé shuǐ ràng lù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比喻人民群众征服自然,改造社会的无穷力量 成语出处: 邓拓《英雄的路》:“人们常说的‘高山低头,河水让路’的奇迹,在宝成路上真正实现了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高” 的基本字义: 由下到

解释成语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: 拼音:rén bù kě mào xiàng,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成语繁体:人不可皃相,海水不可鬥量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人不可貌相反义词:以貌取人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相:估量,评价。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

解释成语“含屈而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含屈而死: 拼音:hán qū ér sǐ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负屈而亡、含冤而死反义词:含笑九泉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死不瞑目 成语解释: 含着委屈而死去 成语例子: 他在文革期间含屈而死成语故事:刘备当了皇帝后,关羽死在孙权手里。刘备急于派张飞去攻打东吴,就封张飞为车骑大将军,西乡侯。张飞听说关羽已死,就从阆中赶去见刘备领战。张飞回

解释成语“视死如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视死如生: 拼音:shì sǐ rú shēng成语简拼:ssrs注音:ㄕㄧˋ ㄙㄧˇ ㄖㄨˊ ㄕㄥ成语繁体:視死如生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视死若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等 成语解释: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。形容不怕死。同“视死若生”。 成语出处: 汉·晁错《守边劝农疏》:“故能使其众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

解释成语“云龙鱼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云龙鱼水: 拼音:yún lóng yú shuǐ注音:ㄧㄨㄣˊ ㄌㄨㄙˊ ㄧㄩˊ ㄕㄨㄟˇ成语繁体:雲龍魚水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如同云与龙,鱼与水一样。比喻君臣相得 成语出处: 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14卷:“宣宗幸万寿山、玉澜堂,锡宴十五老臣……云龙鱼水,夫岂偶然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

解释成语“死轻鸿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死轻鸿毛: 拼音:sǐ qīng hóng máo成语繁体:死輕鴻毛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死重泰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鸿毛:大雁的毛。比喻死得微不足道,毫无意义 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太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 成语例子: 唐·刘禹锡《谢中书张相公启》:“身侔蝉翼,何以受恩,死轻

解释成语“问诸水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问诸水滨: 拼音:wèn zhū shuǐ bīn成语简拼:wzsb注音:ㄨㄣˋ ㄓㄨ ㄕㄨㄟˇ ㄅㄧㄣ发音:("xxzl.com.40807184315397"); 成语繁体:問諸水濱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滨:水边。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。 成语出处: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

解释成语“民不畏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民不畏死: 拼音:mín bù wèi sǐ成语简拼:mbws发音:("xxzl.com.4080413127693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贪生怕死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成语出处: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 成语例子: 毛泽东《别了,司徒

解释成语“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: 拼音:qiú shēng bù néng,qiú sǐ bù dé成语繁体:裘生不能,裘死不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求生不生,求死不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处境 成语解释: 想死死不了,想活活不了。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成语出处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4回:“屡次要寻自尽,无奈众人日夜提防,真是求

解释成语“贼心不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贼心不死: 拼音:zéi xīn bù sǐ成语简拼:zxbs注音:ㄗㄟˊ ㄒㄧㄣ ㄅㄨˋ ㄙㄧˇ发音:("xxzl.com.4080352086283"); 成语繁体:賊心不死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坏主意 成语解释: 不放弃坏念头,而继续做下去 成语出处: 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17章:“这伙强盗贼心不死,说不定下一

解释成语“死得其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死得其所: 拼音:sǐ dé qí suǒ成语简拼:sdqs注音:ㄙㄧˇ ㄉㄜ ㄑㄧˊ ㄙㄨㄛˇ发音:("xxzl.com.4080501179321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流芳百世、名垂青史反义词:死有余辜 成语用法: 紧缩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指死得有价值;有意义。所:地方。 成语出处: 《魏书 张普惠传》:“人

解释成语“落水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落水狗: 拼音:luò shuǐ gǒu注音:ㄌㄨㄛˋ ㄕㄨㄟˇ ㄍㄡˇ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;指失势的坏人 成语解释: 掉在水里的狗,比喻失势的坏人 成语出处: 鲁迅《坟·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;不打落水狗,反被狗咬了。” 成语例子: 我们要痛打落水狗英语翻译:dog in the water

解释成语“曲水流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曲水流觞: 拼音:qū shuǐ liú shāng注音:ㄑㄩˇ ㄕㄨㄟˇ ㄌㄧㄨˊ ㄕㄤ成语繁体:麯水流觴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风俗习惯之一 成语解释: 古民俗,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,流到谁面前,谁就取下来喝,可以除去不吉利 成语出处: 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》第六卷:“约几个知心密友,到野外溪旁,或琴棋适性,或曲水流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