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公诸于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公诸于世: 拼音:gōng zhū yú shì注音:ㄍㄨㄙ ㄓㄨ ㄧㄩˊ ㄕㄧˋ成语繁体:公諸于丗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公诸于众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向社会上公开 成语解释: 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 成语出处: 《上饶集中营·茅家岭地狱》:“把许多革命青年、爱国志士的遭遇,公诸于世。” 成语例子: 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一章:“对

解释成语“直入公堂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直入公堂: 拼音:zhí rù gōng táng成语简拼:zrgt注音:ㄓㄧˊ ㄖㄨˋ ㄍㄨㄙ ㄊㄤˊ发音:("xxzl.com.40807115215118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直捷了当反义词:转弯抹角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比喻言行直截了当,不绕弯子。 成语出处: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可是,咱们就

解释成语“明公正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明公正道: 拼音:míng gōng zhèng dào成语简拼:mgzd注音:ㄇㄧㄥˊ ㄍㄨㄙ ㄓㄥˋ ㄉㄠˋ发音:("xxzl.com.4072055456242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明公正气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见“明公正气”。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1回:“明公正道,连个姑娘还没挣

解释成语“自报公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自报公议: 拼音:zì bào gōng yì注音:ㄗㄧˋ ㄅㄠˋ ㄍㄨㄙ ㄧˋ成语繁体:自報公議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公众 成语解释: 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情况,由群众讨论评议 成语例子: 我们对领导干部应建立自报公议的制度英语翻译:make a self-assessment and hold a public

解释成语“一国三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国三公: 拼音:yī guó sān gōng成语简拼:ygsg注音: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ㄙ发音:("xxzl.com.40805510611390"); 成语繁体:一國三公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政出多门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

解释成语“以私废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以私废公: 拼音:yǐ sī fèi gōng成语简拼:ysfg注音:ㄧˇ ㄙㄧ ㄈㄟˋ ㄍㄨㄙ发音:("xxzl.com.40806091012646"); 成语繁体:以私廢公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以私害公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。 成语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六回:“晃回顾众将,

解释成语“天公地道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天公地道: 拼音:tiān gōng dì dào成语简拼:tgdd注音:ㄊㄧㄢ ㄍㄨㄙ ㄉㄧˋ ㄉㄠˋ发音:("xxzl.com.4071851261879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一视同仁、大公无私反义词:贪赃枉法、徇私舞弊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像天地一样公道。形容非常公平合理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: 拼音:gōng xiū gōng dé,pó xiū pó dé成语简拼:gxgdpxpd注音:ㄍㄨㄙ ㄒㄧㄨ ㄍㄨㄙ ㄉㄜˊ ,ㄆㄛˊ ㄒㄧㄨ ㄆㄛˊ ㄉㄜˊ发音:("xxzl.com.4080447178964"); 成语繁体:公修公惪,婆修婆惪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

解释成语“苦口婆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苦口婆心: 拼音:kǔ kǒu pó xīn成语简拼:kkpx注音:ㄎㄨˇ ㄎㄡˇ ㄆㄛˊ ㄒㄧㄣ发音:("xxzl.com.4071912082552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苦口相劝、语重心长反义词:口蜜腹剑 成语用法: 含褒义。常用于善意地规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。 成语解释: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

解释成语“至公无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至公无私: 拼音:zhì gōng wú sī注音:ㄓㄧˋ ㄍㄨㄙ ㄨˊ ㄙㄧ成语繁体:至公無私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大公无私、至公无我反义词:损公肥私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成语解释: 至:极,最;公:无私。公正到极点,丝毫没有私心 成语出处: 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,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 成语例子

解释成语“羊公鹤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羊公鹤: 拼音:yáng gōng hè注音:ㄧㄤˊ ㄍㄨㄙ ㄏㄜˋ成语繁体:羊公鶴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羊公:人名。羊公所养的鹤。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,故称比之。” 成语例子: 唐·寒山《诗》:“

解释成语“婆婆妈妈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婆婆妈妈: 拼音:pó pó mā mā成语简拼:ppmm注音:ㄆㄛˊ ㄆㄛˊ ㄇㄚ ˙ㄇㄚ发音:("xxzl.com.4071906142292"); 成语繁体:婆婆媽媽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唠唠叨叨反义词:干干脆脆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语解释: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成语出

解释成语“点滴归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点滴归公: 拼音:diǎn dī guī gōng成语繁体:點滴歸公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大公无私反义词:据为己有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自私 成语解释: 点滴:比喻细微的东西。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成语出处: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八章:“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,却是点滴归公。” 成语例子: 点滴归公的教育不能一概

解释成语“苞苴公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苞苴公行: 拼音:bāo jū gōng xíng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货赂公行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公开以货财进行行贿 成语解释: 苞苴:蒲包,指馈赠的礼物;公行:公开。公开用金钱、财物贿赂别人 成语出处: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大略》:“苞苴行与?谗夫兴与?”英语翻译:bribe openly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苞” 的基本字义: 花托下面像叶

解释成语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: 拼音:bù yīn bù lóng,bù chéng gū gōng成语繁体:不喑不聾,不成姑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: 《释名·释首饰》: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英语翻译:You can't

解释成语“国尔忘家,公尔忘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国尔忘家,公尔忘私: 拼音:guó ěr wàng jiā,gōng ěr wàng s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 成语解释: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: 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而当时改革的人,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,公尔忘私的气概。” 成语分字解

解释成语“凭虚公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凭虚公子: 拼音:píng xū gōng zǐ成语简拼:pxg注音:ㄆㄧㄥˊ ㄒㄩ ㄍㄨㄙ ㄗㄧˇ发音:("xxzl.com.40806314813447"); 成语繁体:凴虚公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子虚公子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假设的人或事 成语解释: 凭:依托。比喻假设的人或事。 成语出处: 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有凭虚公子者,心奓体忲。”

解释成语“夙夜在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夙夜在公: 拼音:sù yè zài gōng成语简拼:syzg成语繁体:夙亱在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废寝忘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官吏勤于政事 成语解释: 从早到晚,勤于公务。 成语出处: 《诗经·召南·采蘩》:“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。” 成语例子: 毅夙夜在公,坐而待旦。(《晋书 刘毅传》)英语翻译:attend office morning

解释成语“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: 拼音:gōng yǒu gōng lǐ,pó yǒu pó lǐ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双方争执不下 成语解释: 公:称丈夫的父亲。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 成语出处: 鲁彦《西安印象》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,然又引经据典,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

解释成语“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: 拼音:gōng ér wàng sī,guó ér wàng jiā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 成语解释: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: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” 成语例子: 徐特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