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哑哑学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哑学语: 拼音:yā yā xué yǔ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呀呀学语、牙牙学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小孩说话的神情 成语解释: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成语出处: 《精卫石》第二回:“已生一子周岁,刚是哑哑学语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哑” 的基本字义: 不能说话:聋~。~巴。~子吃黄连(歇后语,喻有苦难言)。 嗓子干涩发音困

解释成语“震耳欲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震耳欲聋: 拼音:zhèn ěr yù lóng成语简拼:zeyl注音:ㄓㄣˋ ㄦˇ ㄧㄩˋ ㄌㄨㄙˊ发音:("xxzl.com.4080502259392"); 成语繁体:震耳慾聾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反义词:万籁无声、万籁俱寂 成语用法: 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形容声音很大 成语解释: 耳朵都要振聋了。形容很大;特别响。

解释成语“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: 拼音: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,shuō bù chū de kǔ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黄连:中药,味苦。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 成语出处: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只苦我国不知地理,哑子吃黄连,说不出的苦

解释成语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: 拼音:bù yīn bù lóng,bù chéng gū gōng成语繁体:不喑不聾,不成姑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: 《释名·释首饰》: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英语翻译:You can't

解释成语“震聋发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震聋发聩: 拼音:zhèn lóng fā kuì成语简拼:zlfk注音:ㄓㄣˋ ㄌㄨㄙˊ ㄈㄚ ㄎㄨㄟˋ发音:("xxzl.com.407232935982"); 成语繁体:震聾發聵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为之震惊,受到启发。 成语出处: 刘心武《写在水

解释成语“耳聋眼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聋眼花: 拼音:ěr lóng yǎn huā成语简拼:elyh发音:("xxzl.com.40718072494"); 成语繁体:耳聾眼蘤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聋眼瞎反义词:耳聪目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老年人 成语解释: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、视觉衰退。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成语出处: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0

解释成语“眼瞎耳聋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眼瞎耳聋: 拼音:yǎn xiā ěr lóng注音:ㄧㄢˇ ㄒㄧㄚ ㄦˇ ㄌㄨㄙˊ成语繁体:眼瞎耳聾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看不见也听不到。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成语出处: 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八场:“日本鬼子眼瞎耳聋,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眼” 的基本字义: 人和动物的视觉

解释成语“耳聋眼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耳聋眼瞎: 拼音:ěr lóng yǎn xiā成语简拼:elyx发音:("xxzl.com.40718072191"); 成语繁体:耳聾眼瞎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耳聋眼黑反义词:耳聪目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受刺激时 成语解释: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,眼睛变瞎 成语出处: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回:“那

解释成语“昭聋发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昭聋发聩: 拼音:zhāo lóng fā kuì成语简拼:zlfk注音:ㄓㄠ ㄌㄨㄙˊ ㄈㄚ ㄎㄨㄟˋ发音:("xxzl.com.4080317155587"); 成语繁体:炤聾發聵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 成语

解释成语“哑口无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口无言: 拼音:yǎ kǒu wú yán成语简拼:ykwy注音:ㄧㄚˇ ㄎㄡˇ ㄨˊ ㄧㄢˊ发音:("xxzl.com.40807404716509"); 成语繁体:啞口無言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张口结舌、默默无闻、理屈词穷反义词:振振有词、理直气壮、口若悬河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像哑巴一样;说

解释成语“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: 拼音:bù chī bù lóng,bù zuò ā jiā wēng成语繁体: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翁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2回:“又道‘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’。这个笑话,细细想去,却

解释成语“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: 拼音:bù chī bù lóng,bù zuò jiā wēng成语繁体:不癡不聾,不做家翁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成语出处: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第224卷:“鄙谚有之‘不痴不聋,不为家翁’,儿女子

解释成语“哑然自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然自笑: 拼音:yǎ rán zì xià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哑然失笑、哑然一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禁不住笑出声 成语解释: 哑然:笑声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成语出处: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五羖大夫》:“质明,视之,恰符五数。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哑” 的基本字义: 不能说话:聋~。~巴。~子吃

解释成语“哑然而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然而笑: 拼音:yǎ rán ér xiào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哑然大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哑然:笑声。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成语出处: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越王无余外传》:“禹乃哑然而笑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哑” 的基本字义: 不能说话:聋~。~巴。~子吃黄连(歇后语,喻有苦难言)。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

解释成语“哑子吃黄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哑子吃黄连: 拼音: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成语简拼:yzcl注音:ㄧㄚˇ ㄗㄧˇ ㄔㄧ ㄏㄨㄤˊ ㄌㄧㄢˊ发音:("xxzl.com.4080401026870"); 成语繁体:啞子喫黄連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哑巴吃黄连、有苦难言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有苦说不出 成语解释: 歇后语。比喻有苦说不出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装聋装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装聋装哑: 拼音: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注音:ㄓㄨㄤ ㄌㄨㄙˊ ㄓㄨㄤ ㄧㄚˇ成语繁体:裝聾裝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装聋作哑、装聋做哑、装聋作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故意当不知道 成语解释: 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 成语出处: 茅盾《小巫》:“蔓姐几次三番乘机会说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样过日子

解释成语“装聋作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装聋作哑: 拼音:zhuāng lóng zuò yǎ成语简拼:zlzy注音:ㄓㄨㄤ ㄌㄨㄙˊ ㄗㄨㄛˋ ㄧㄚˇ发音:("xxzl.com.407181108264"); 成语繁体:裝聾作啞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不闻不问、装模作样、矫柔造作反义词:振聋发聩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假装耳聋口哑。形容故意

解释成语“振聋启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振聋启聩: 拼音:zhèn lóng qǐ kuì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振聋发聩、启聩振聋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力量大 成语解释: 聩:耳聋。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指力量强大 成语出处: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六章:“创办一个《民心日报》,想在舆论方面,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。”英语翻译:aw

解释成语“发聋振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发聋振聩: 拼音:fā lóng zhèn kuì成语简拼:flzk注音:ㄈㄚ ㄌㄨㄙˊ ㄓㄣˋ ㄎㄨㄟˋ发音:("xxzl.com.4071925113118"); 成语繁体:發聾振聵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发聩振聋、醍醐灌顶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成语解释: 声音很大;使耳聋的也能听到。发:开启;振:振动;

解释成语“振聋发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振聋发聩: 拼音:zhèn lóng fā kuì成语简拼:zlfk注音:ㄓㄣˋ ㄌㄨㄙˊ ㄈㄚ ㄎㄨㄟˋ发音:("xxzl.com.4071837071311"); 成语繁体:振聾發聵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醍醐灌顶、震耳欲聋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(发:开启;聩:耳聋)。比喻唤醒糊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