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知悉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知悉: 拼音:zhī xī 注音:ㄓㄧ ㄒㄧ 词语解释: ◎ 知悉 zhīxī 知道;了解 知悉内情 -- (1).知晓。旧时多用于上对下的文书、信件。 唐 元稹 《辨日旁瑞气状》:“诞告 华 夷,并令知悉。”《警世通言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 江居 领命,并晓諭水手知悉。” 清 林则徐 《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》:“为此示仰閤省士商军民人等知悉,凡从前误食鸦片者,速即力

解释词语“推知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推知: 拼音:tuī zhī 注音:ㄊㄨㄟ ㄓㄧ 词语解释: ◎ 推知 tuīzhī 经过推理论证而知道 可根据脚印间距推知人的身高 -- 推想而知;推究而知。 梁启超 《中国改革财政私案·八旗生计问题》:“其利之厚,可以推知矣。” 汤用彤 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八章:“ 周氏 三宗义之来源,难可推知。” 词语分字解

解释词语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: 拼音:lù yáo zhī mǎ lì ,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 注音:ㄌㄨˋ ㄧㄠˊ ㄓㄧ ㄇㄚˇ ㄌㄧˋ ,ㄕㄧˋ ㄐㄧㄨˇ ㄐㄧㄢˋ ㄖㄣˊ ㄒㄧㄣ 词语解释: 路途遥远,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;经历的事情多了,时间长了,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。 宋 陈元靓 《事林广记·结交警语》:“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” 毛泽东 《论持久战》九五:“游击战

解释词语“获知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获知: 拼音:huò zhī 注音:ㄏㄨㄛˋ ㄓㄧ 词语解释: ◎ 获知 huòzhī 得知某种消息或情况 词语分字解释: “获” 的基本字义: 打猎得到的禽兽:猎~。 得到,取得:~得。~奖。~悉。如~至宝。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:臧~。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:不~面辞。 收割庄稼:收~。 含有“获” 的词语: 效获 起获 破获 拿获 课获 捃获 积获 获辠 获罪

解释成语“犯而勿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犯而勿校: 拼音:fàn ér wù xiào成语简拼:fewx注音:ㄈㄢˋ ㄦˊ ㄨˋ ㄒㄧㄠˋ发音:("xxzl.com.40806003712048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犯而不校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大度 成语解释: 见“犯而不校”。 成语出处: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女吊》:“只有明明暗暗,吸血吃肉的凶手或

解释成语“穷寇勿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穷寇勿迫: 拼音:qióng kòu wù pò注音:ㄑㄩㄥˊ ㄎㄡˋ ㄨˋ ㄆㄛˋ成语繁体:窮寇勿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穷寇勿追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 成语解释: 穷寇:势穷力竭的敌人。对陷于绝境中的敌人,不要追迫太急,以防敌人情急反扑,造成自己不应有的损失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军争》:“归师勿

解释成语“宁遗勿滥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宁遗勿滥: 拼音:nìng yí wù làn成语繁体:寍遺勿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宁缺勿滥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才选拔等 成语解释: 宁:宁可;遗:遗漏;勿:不要;滥:过多。宁愿遗漏,也不要降低标准,一味求多 成语出处: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。”英语翻译:would rather g

解释成语“来者勿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来者勿拒: 拼音:lái zhě wù jù成语简拼:lzwj注音:ㄌㄞˊ ㄓㄜˇ ㄨˋ ㄐㄨˋ发音:("xxzl.com.4080505579643"); 成语繁体:來者勿拒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来者不拒反义词:拒之门外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收受礼品等 成语解释: 见“来者不拒”。 成语出处: 《公羊传·隐公二年》:“公令戎于潜

解释成语“宁缺勿滥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宁缺勿滥: 拼音:níng quē wù làn成语简拼:nqwl发音:("xxzl.com.4080501529354"); 成语繁体:寍缺勿濫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宁缺毋滥、宁遗勿滥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才选拔等 成语解释: 滥:不加选择,过度,过多。宁可少些,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。 成语出处: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

解释成语“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: 拼音:jǐ zhī suǒ bù ān,wù shī yú ré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度恕者,度之于己也。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。”英语翻译:Do to others a

解释成语“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: 拼音:yù rén wù zhī,mò ruò wù wéi成语简拼:yrwzmrww注音:ㄧㄩˋ ㄖㄣˊ ㄨˋ ㄓㄧ ,ㄇㄛˋ ㄖㄨㄛˋ ㄨˋ ㄨㄟˊ发音:("xxzl.com.4080455429249"); 成语繁体:慾人勿知,莫若勿為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

解释成语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: 拼音:jǐ suǒ bù yù,wù shī yú rén成语简拼:jsbr发音:("xxzl.com.4080453339106"); 成语繁体:己所不慾,勿施于人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己所不欲,毋加诸人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主语;用于劝戒之语 成语解释: 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成语出处: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

解释成语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: 拼音:yù rén wù wén, mò ruò wù yá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闻:听见。想要别人不听见,不如自己不说 成语出处: 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欲” 的基本字义: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

解释成语“疑人勿用,用人勿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疑人勿用,用人勿疑: 拼音:yí rén wù yòng,yòng rén wù yí成语简拼:yrwy发音:("xxzl.com.4080442448739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,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。指用人应充分信任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哀矜勿喜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哀矜勿喜: 拼音:āi jīn wù xǐ成语简拼:ajwx发音:("xxzl.com.4080414197772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反义词:幸灾乐祸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哀矜:怜悯。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,不要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: 春秋 鲁 孔丘《论语 子张》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则哀矜而勿喜

解释成语“过则勿惮改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过则勿惮改: 拼音:guò zé wù dàn gǎi成语繁体:過則勿憚改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过:过错,过失;惮:怕。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主忠信……过则勿惮改。” 成语例子: 谢觉哉《反省》:“前者躲避现实,有点‘明哲保身’的味道;后者也还看不见‘过则勿惮改’的勇

解释成语“高枕勿忧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高枕勿忧: 拼音:gāo zhěn wù yōu成语简拼:gzwy注音:ㄍㄠ ㄓㄣˇ ㄨˋ ㄧㄡ发音:("xxzl.com.40806010312081"); 成语繁体:高枕勿憂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高枕无忧、高枕无事、高枕无虞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劝告、指责等场合 成语解释: 犹言高枕无忧。 成语出处: 《四游记·玉帝起来赛宝

解释成语“勿谓言之不预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勿谓言之不预: 拼音: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注音:ㄨˋ ㄨㄟˋ ㄧㄢˊ ㄓㄧ ㄅㄨˋ ㄧㄩˋ成语繁体:勿謂言之不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勿谓言之不预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提前警示 成语解释: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,表示事前已讲明白 成语出处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9回:“一经觉察,白简无情,勿谓言之不预也。” 成语例子: 毛泽东

解释成语“虽休勿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虽休勿休: 拼音:suī xiū wù xiū成语繁体:雖休勿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休:美善;休:赞美。虽然受到别人赞美但不能沾沾自喜 成语出处: 《尚书·吕刑》:“尔尚敬逆天命,以奉我一人,虽畏勿畏,虽休勿休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虽” 的基本字义: 连词,把意思推开一层,表示“即使”或是“纵然”的意思,后面

解释成语“勿忘在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勿忘在莒: 拼音:wù wàng zài jǔ成语简拼:wwzj发音:("xxzl.com.40807183915392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比喻不忘本 成语解释: 比喻不忘本。 成语出处: 《吕氏春秋·直谏》:“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。”成语故事:春秋时期,齐桓公小白曾经因为内乱逃到莒国避难,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,终于回到齐国执政,任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