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止渴饮鸩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渴饮鸩: 拼音:zhǐ kě yǐn zhèn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饮鸩止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人的方法不对 成语解释: 鸩:毒酒。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: 清·壮者《扫迷帚》第24回:“若虑迷信一破,道德堕落,必以保存为得计,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,欲疗疮而剜肉?” 成语例子: 止渴饮鸩的做法不可取 成语分字解释:

解释成语“饮鸩止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饮鸩止渴: 拼音:yǐn zhèn zhǐ kě成语简拼:yzzk注音:ㄧㄣˇ ㄓㄣˋ ㄓㄧˇ ㄎㄜˇ发音:("xxzl.com.40805502311340"); 成语繁体:飲鴆止渴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饥不择食、急功近利反义词:从长计议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鸩:毒酒。喝毒酒解渴。比喻用错误的办法

解释成语“止沸益薪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沸益薪: 拼音:zhǐ fèi yì xīn成语简拼:zfyx注音:ㄓㄧˇ ㄈㄟˋ ㄧˋ ㄒㄧㄣ发音:("xxzl.com.40805202710436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抱薪救焚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成语出处: 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

解释成语“止足之戒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足之戒: 拼音:zhǐ zú zhī jiè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止:懂得适可而止;足:知道满足;戒:戒心。指要以知止和知足为戒,不要不知满足 成语出处: 南朝·梁·任荤《王文宪集·序》:“安以岁暮之期,申以止足之戒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止” 的基本字义: 停住不动:~步。截~。 拦阻,使停住:~痛。禁~。 仅,只

解释成语“到此为止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到此为止: 拼音:dào cǐ wéi zhǐ成语简拼:dcwz注音:ㄉㄠˋ ㄘㄧˇ ㄨㄟˊ ㄓㄧˇ发音:("xxzl.com.40807361716319"); 成语繁体:到此為止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杂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到此止步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分句;指到这里为止 成语解释: 以这里为界限 成语出处: 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16章:“兆海痛苦地叹口气:‘

解释成语“心如止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心如止水: 拼音:xīn rú zhǐ shuǐ成语简拼:xrzs注音:ㄒㄧㄣ ㄖㄨˊ ㄓㄧˇ ㄕㄨㄟˇ发音:("xxzl.com.4080411347571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心同止水反义词:心潮澎湃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 成语出处: 唐·白居易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浩浩世途,是非

解释成语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: 拼音:gāo shān yǎng zhǐ,jǐng xíng xíng zhǐ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语助词;景行:大路,比喻行为正大光明。仰望着高山,效法着大德。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语出处: 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

解释成语“叹为观止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叹为观止: 拼音:tàn wéi guān zhǐ成语简拼:twgz发音:("xxzl.com.40807262315744"); 成语繁体:嘆為觀止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易如反掌、轻而易举反义词:海底捞针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宾语;用于事情很容易做到 成语解释: 看到这里就够了;不必再看别的。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。 成语出处: 先

解释成语“扬汤止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扬汤止沸: 拼音:yáng tāng zhǐ fèi成语简拼:ytzf注音:ㄧㄤˊ ㄊㄤ ㄓㄧˇ ㄈㄟˋ发音:("xxzl.com.40807271015798"); 成语繁体:揚湯止沸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纵风止燎反义词:釜底抽薪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,使它凉下来不沸腾。比喻

解释成语“射像止啼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射像止啼: 拼音:shè xiàng zhǐ tí成语简拼:sxzt注音:ㄕㄜˋ ㄒㄧㄤˋ ㄓㄧˇ ㄊㄧˊ成语繁体:射像止嗁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喻威名远震,使人畏服。《汉书 酷吏传 郅都》:“匈奴至为偶人象都(郅都),令骑驰射,莫能中,其见惮如此。此为射像事。”《新唐书 郝玼传》:“虏大畏,道

解释成语“举止不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举止不凡: 拼音:jǔ zhǐ bù fán成语简拼:jzbf发音:("xxzl.com.4080355516509"); 成语繁体:舉止不凡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风度翩翩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人的举止行为 成语解释: 举动不平凡。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,与众不同。 成语出处: 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

解释成语“永无止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永无止境: 拼音:yǒng wú zhǐ jìng成语简拼:ywzj注音:ㄩㄥˇ ㄨˊ ㄓㄧˇ ㄐㄧㄥˋ发音:("xxzl.com.40807031914561"); 成语繁体:永無止境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学无止境、地久天长反义词:浅尝辄止 成语用法: 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止境:尽头。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。 成语出处

解释成语“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: 拼音:xíng zé lián yú,zhǐ zé jiē x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形影不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两人的关系 成语解释: 行:出行;舆:车子;止:休息;席:坐席。出行时车子相连,休息时座位相接。形容两人关系密切,形影不离 成语出处: 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接席,何曾须臾相失。

解释成语“止谤莫如自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谤莫如自修: 拼音: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止谤莫若自修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谚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。’斯言信矣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止” 的基本字义: 停住不动:

解释成语“止谤莫若自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谤莫若自修: 拼音: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止谤莫如自修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: 《新唐书·魏谟传》:“谚曰:‘止寒莫若重裘,止谤莫若自修。’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,去一旦之玩好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止” 的基本字义:

解释成语“望梅止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望梅止渴: 拼音:wàng méi zhǐ kě成语简拼:wmzk注音:ㄨㄤˋ ㄇㄟˊ ㄓㄧˇ ㄎㄜˇ发音:("xxzl.com.40807262615749"); 成语繁体:朢楳止渴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画饼充饥反义词:名副其实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想吃梅子;流出口水;就不渴了。比喻愿望无法实现;

解释成语“止渴思梅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止渴思梅: 拼音:zhǐ kě sī méi成语简拼:zksm注音:ㄓㄧˇ ㄎㄜˇ ㄙㄧ ㄇㄟˊ发音:("xxzl.com.40806433314244"); 成语繁体:止渴思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止渴望梅、画饼充饥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犹望梅止渴。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。 成语出处: 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三折:“到三更四更便

解释成语“欲言又止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欲言又止: 拼音:yù yán yòu zhǐ成语简拼:yyyz发音:("xxzl.com.4080501039305"); 成语繁体:慾言又止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首鼠两端、举棋不定、迟疑不决反义词:快人快语、心直口快、一针见血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成语解释: 想说又停止;不说。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。 成语

解释成语“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: 拼音:tuī bō zhù lán,zòng fēng zhǐ liáo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推波助澜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澜:大波浪。比喻从旁鼓动,助长事物的声势,扩大影响 成语出处: 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、纵风止燎尔!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推” 的基本字义: 手抵物

解释成语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: 拼音:zhī zú bù rǔ,zhī zhǐ bù dài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知止不辱、知足不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殆:危险。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成语出处: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苏轼《黄州安国寺记》:“寺僧曰继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