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一步三摇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步三摇: 拼音:yī bù sān yáo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反义词:大步流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成语出处: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29回:“嘱咐家丁看门户,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。” 成语例子: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右手拿一张大叶子扇着,凸起胸脯,一步三摇地迈上来。” 成语分字

解释成语“退避三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退避三舍: 拼音:tuì bì sān shè成语简拼:tbss注音:ㄊㄨㄟˋ ㄅㄧˋ ㄙㄢ ㄕㄜˋ发音:("xxzl.com.40807403416494"); 成语繁体:退避三捨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委曲求全反义词:针锋相对、锋芒毕露 成语用法: 补充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后退九十里。比喻为避免冲突;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

解释成语“三言二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言二语: 拼音:sān yán èr yǔ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三言两语、三言两句、三言五句反义词:长篇大论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说话简明扼要 成语解释: 三两句话。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成语出处: 朱自清《论朗诵诗》:“或者三言二语,或者长篇大套。” 成语例子: 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34回:“当然不是三言二语交代过了,就可以

解释成语“入木三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入木三分: 拼音:rù mù sān fēn成语简拼:rmsf注音:ㄖㄨˋ ㄇㄨˋ ㄙㄢ ㄈㄣ发音:("xxzl.com.40807402016481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力透纸背、铁画银钩反义词:略见一斑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。后比喻见解透彻;议论深刻。 成语出处

解释成语“三人成市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人成市虎: 拼音: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注音:ㄙㄢ ㄖㄣˊ ㄔㄥˊ ㄕㄧˋ ㄏㄨˇ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夫成市虎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谣言 成语解释: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重复多次,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成语出处: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,

解释成语“三折其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折其肱: 拼音:sān zhé qí gōng成语繁体:三摺其肱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折肱为良医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久病成良医 成语解释: 肱:手臂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 成语例子: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

解释成语“三复斯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复斯言: 拼音:sān fù sī yán成语简拼:sfsy成语繁体:三復斯言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复其言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成语解释: 三复:多次反复;斯言:这句话。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。形容对它极为重视。 成语出处: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《白圭》。”朱熹注:“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之篇曰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

解释成语“火冒三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火冒三尺: 拼音:huǒ mào sān chǐ成语简拼:hmsc注音:ㄏㄨㄛˇ ㄇㄠˋ ㄙㄢ ㄔㄧˇ发音:("xxzl.com.40807432216676"); 成语繁体:火冐三尺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火冒三丈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解释: 见“火冒三丈”。 成语出处: 姚雪垠《李自成 》第一卷第十五章:

解释成语“逢人只说三分话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逢人只说三分话: 拼音: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成语繁体:逢人隻説三分話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逢人且说三分话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 成语解释: 逢:遇见。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: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
解释成语“三折之肱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折之肱: 拼音:sān zhé zhī gōng成语繁体:三摺之肱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折肱为良医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肱:胳膊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富有经验,自能造诣精深 成语出处: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9回:“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,治我一国之主,若主上病愈,老爷江山有分,我辈皆臣子也,礼

解释成语“鼎分三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鼎分三足: 拼音:dǐng fēn sān zú成语简拼:dfsz注音:ㄉㄧㄥˇ ㄈㄣ ㄙㄢ ㄗㄨˊ发音:("xxzl.com.4080430558385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鼎足三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三方分立 成语解释: 见“鼎足三分”。 成语出处: 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今番克敌制胜,谁人及得先生良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。先生不

解释成语“避军三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避军三舍: 拼音:bì jūn sān shè成语简拼:bjss注音:ㄅㄧˋ ㄐㄩㄣ ㄙㄢ ㄕㄜˋ发音:("xxzl.com.40807465716818"); 成语繁体:避軍三捨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避君三舍、退避三舍反义词:针锋相对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退让 成语解释: 指退让和回避。一舍:三十里。 成语出处: 见“避君三舍”。 成语例子: 但

解释成语“推三拉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推三拉四: 拼音:tuī sān lā s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推三阻四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找各种借口推托 成语解释: 推:推诿。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2回:“好生给姨太太捶腿。要茶要水,别推三拉四的。”英语翻译:decline with all kinds of excuses俄语翻译:всячески отнек

解释成语“一国三公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国三公: 拼音:yī guó sān gōng成语简拼:ygsg注音:ㄧ ㄍㄨㄛˊ ㄙㄢ ㄍㄨㄙ发音:("xxzl.com.40805510611390"); 成语繁体:一國三公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政出多门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

解释成语“二意三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二意三心: 拼音:èr yì sān xīn成语简拼:eysx发音:("xxzl.com.4080324256127"); 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心二意、三心两意反义词:全心全意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不专心 成语解释: 形容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成语出处: 元 杨梓《豫让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顺德者吉,逆天者凶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

解释成语“言三语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言三语四: 拼音:yán sān yǔ sì成语简拼:ysys注音:ㄧㄢˊ ㄙㄢ ㄧㄩˇ ㄙㄧˋ发音:("xxzl.com.4080312135206"); 成语繁体:言三語四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说三道四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形容人多嘴杂,议论纷纷。 成语出处: 元 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欲待要去呵,又惹的人言三语四

解释成语“说三道四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说三道四: 拼音:shuō sān dào sì成语简拼:ssds注音:ㄕㄨㄛ ㄙㄢ ㄉㄠˋ ㄙㄧˋ发音:("xxzl.com.4071834171216"); 成语繁体:説三道四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说东道西、夸夸其谈反义词:相对无言、默不做声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道:说。指任意乱说乱讲;惹是生非。 成

解释成语“三尺童子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尺童子: 拼音:sān chǐ tóng zǐ注音:ㄙㄢ ㄔㄧˇ ㄊㄨㄙˊ ㄗㄧˇ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岁小孩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小孩 成语解释: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成语出处: 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 成语例子: 请不要相信这三尺童子的胡言成语故事:公元1138年,金国派

解释成语“三瓦两巷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瓦两巷: 拼音:sān wǎ liǎng xiàng成语简拼:swlx注音:ㄙㄢ ㄨㄚˇ ㄌㄧㄤˇ ㄒㄧㄤˋ成语繁体:三瓦兩巷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瓦两舍、三瓦四舍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娱乐场所 成语解释: 见“三瓦两舍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9回:“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,捣子都认认的。”英语翻译:house of il

解释成语“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: 拼音: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注音:ㄙㄢ ㄕㄧˊ ㄌㄧㄨˋ ㄘㄜˋ ,ㄗㄡˇ ㄕㄧˋ ㄕㄤˋ ㄐㄧˋ成语繁体:三十六筞,走是上計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说词 成语解释: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