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真理报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真理报: 拼音:zhēn lǐ bào 注音:ㄓㄣ ㄌㄧˇ ㄅㄠˋ 词语解释: 日报。1912年5月由列宁创办于俄罗斯彼得堡。1918年3月迁至莫斯科出版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机关报。1991年苏联解体后,成为民办的报纸。1996年停刊。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~。~才实学。~知灼见。 确实,的确:~好。

解释词语“率真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率真: 拼音:shuài zhēn 注音:ㄕㄨㄞˋ ㄓㄣ 词语解释: ◎ 率真 shuàizhēn 直率而真诚 为人率真 -- (1).直率真诚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,在乡里之间,从不晓得佔人寸丝半粟的便宜。” 杨朔 《征尘》:“他们总是那样率真,质朴,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。” (2).放诞任性。 明 何景明 《祭董先生

解释词语“庐山真面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庐山真面: 拼音:lú shān zhēn miàn 注音: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ㄧㄢˋ 词语解释: 见“ 庐山真面目 ”。 词语分字解释: “庐” 的基本字义: 房舍:茅~。~墓(a.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,服丧期间守护坟墓,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;b.庐舍和坟墓)。 姓。 含有“庐” 的词语: 庐山公 庐宅 庐室 庐山 庐岳 庐舍 庐寝 庐园 庐山真面目 庐墓 庐山真面 庐宇 庐落 庐陵 庐君 庐

解释词语“千真万确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千真万确: 拼音:qiān zhēn wàn què 注音:ㄑㄧㄢ ㄓㄣ ㄨㄢˋ ㄑㄩㄝˋ 词语解释: ◎ 千真万确 qiānzhēn-wànquè (1) ∶非常确实的 千真万确的事。不然,我也不知道。——清·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 (2) ∶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这样的;有许多理由可以这样合情合理地认为的 千真万确的撒谎者 -- 非常确实。 应修

解释词语“真除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真除: 拼音:zhēn chú 注音:ㄓㄣ ㄔㄨˊ 词语解释: 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吏在位二百石以上,一切满秩如真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时诸官有试守者,特加非常之恩,令如真耳。”后因称实授官职为“真除”。 清 陈孟楷 《湘烟小录·香畹楼忆语》:“盖大人乞禄养亲,怀冰服政,十年之久,未得真除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~。

解释词语“真滥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真滥: 拼音:zhēn làn 注音:ㄓㄣ ㄌㄢˋ 词语解释: 古乐和新声。 唐 韩愈 《秋怀》诗之六:“古声久埋灭,无由见真滥。” 宋 黄庭坚 《和邢惇夫秋怀》诗之三:“七均师无声,五和常主淡。芸芸观此归,一德贯真滥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~。~才实学。~知灼见。 确实,的确:~好。~正。~切。 清楚,显明:看得

解释词语“真念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真念: 拼音:zhēn niàn 注音:ㄓㄣ ㄋㄧㄢˋ 词语解释: 善心,慈悲之心。 唐 白居易 《和晨霞》诗:“ 慈氏 发真念,念此 阎浮 人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~。~才实学。~知灼见。 确实,的确:~好。~正。~切。 清楚,显明:看得~。咬字很~。 本性,本原:纯~。天~。 人的肖像:传(chuán ) 含

解释词语“真凭实据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真凭实据: 拼音:zhēn píng shí jù 注音:ㄓㄣ ㄆㄧㄥˊ ㄕㄧˊ ㄐㄨˋ 词语解释: (1).确实可靠的证据。 鲁迅 《伪自由书·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》:“ 袁世凯 签订过二十一条,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。” (2).谓某种事物实在而可以把握。 叶圣陶 《逃难》:“你的钱也不用存到银行里去了,还是买点真凭实据的东西来得好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

解释成语“归全返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归全返真: 拼音:guī quán fǎn zhē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 成语出处: 唐·白居易《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》:“无子孙忧,屈伸宠辱,委顺而已,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,以至于归全返真,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?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归” 的基本字义: 返回,回到本处:~国。~程。~侨

解释成语“千真万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千真万真: 拼音:qiān zhēn wàn zhēn成语繁体:千真萬真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千真万确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非常确实 成语解释: 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成语出处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是小的伏侍他上马,又是小的剥他的衣服,面貌认得仔细,千真万真是他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5回:“提起

解释成语“信以为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信以为真: 拼音:xìn yǐ wéi zhēn成语简拼:xywz发音:("xxzl.com.40807272415815"); 成语繁体:信以為真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坚信无疑反义词:疑神疑鬼、将信将疑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成语出处: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

解释成语“灼见真知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灼见真知: 拼音:zhuó jiàn zhēn zhī成语简拼:zjzz注音:ㄓㄨㄛˊ ㄐㄧㄢˋ ㄓㄣ ㄓㄧ发音:("xxzl.com.4072336261122"); 成语繁体:灼見真知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真知灼见、真知卓见反义词:一孔之见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同“真知灼见”。正确透彻的见解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真假难辨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真假难辨: 拼音:zhēn jiǎ nán biàn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真伪难辨、真伪莫辨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难以分辨 成语解释: 辨:辨别。真假分辨不清 成语出处: 《星火燎原·围困沁源》:“埋的时候也给它来个真假难辨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真” 的基本字义: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,与假、伪相对:~诚。~谛。~挚。~心。逼~。认

解释成语“天真烂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天真烂缦: 拼音:tiān zhēn làn mà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天真烂熳、天真烂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儿童等 成语解释: 天真:指人心地善良。形容思想单纯、纯真自然、活泼可爱,没有做作和虚伪 成语出处: 茅盾《虹》:“她那种抢先说话的脾气、顽皮的举动,处处都露出天真烂缦。”英语翻译:like a lamb日语翻

解释成语“反璞归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反璞归真: 拼音:fǎn pǔ guī zhēn成语简拼:fpgz发音:("xxzl.com.4071946223988"); 成语繁体:反璞歸真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返璞归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形容回复本真 成语解释: 璞:蕴藏有玉的石头,也指未雕琢的玉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

解释成语“归真反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归真反朴: 拼音:guī zhēn fǎn pǔ成语简拼:gzfp注音:ㄍㄨㄟ ㄓㄣ ㄈㄢˇ ㄆㄧㄠˊ发音:("xxzl.com.4072025135289"); 成语繁体:歸真反朴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归真返璞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或事物等 成语解释: 见“归真反璞”。 成语出处: 朱自清《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》:“他(鲁迅

解释成语“真相大白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真相大白: 拼音:zhēn xiàng dà bái成语简拼:zxdb注音:ㄓㄣ ㄒㄧㄤˋ ㄉㄚˋ ㄅㄞˊ发音:("xxzl.com.4080358406704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原形毕露、真相毕露反义词:深不可测、真伪莫辨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成语解释: 真相:佛教用语;指本来面目;大白:

解释成语“羊真孔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羊真孔草: 拼音:yáng zhēn kǒng cǎo注音:ㄧㄤˊ ㄓㄣ ㄎㄨㄙˇ ㄘㄠˇ成语繁体:羊真孔艸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萧行范篆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法 成语解释: 真:真书,正楷。羊欣的正楷,孔琳的草书。指名书法 成语出处: 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二卷:“羊真孔草,萧行范篆,各一时绝妙。” 成语例子: 清·李渔《意中缘·画遇》:“

解释成语“真知卓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真知卓见: 拼音:zhēn zhī zhuó jiàn成语简拼:zzzj注音:ㄓㄣ ㄓㄧ ㄓㄨㄛˊ ㄐㄧㄢˋ发音:("xxzl.com.4072331301011"); 成语繁体:真知卓見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真知灼见、灼见真知反义词:一孔之见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评论人的看法 成语解释: 见“真知灼见”。 成语出处: 郭沫若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