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坐镇雅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坐镇雅俗: 拼音:zuò zhèn yǎ sú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坐镇:安坐而以德威服人;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安坐而可以威服风雅之士或流俗之人 成语出处: 南朝·梁·任乧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暕坐镇雅俗。弘益已多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坐” 的基本字义: 古人双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,这是其本义,后泛指以臀部

解释成语“迁风移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迁风移俗: 拼音:qiān fēng yí sú成语简拼:qfys注音:ㄑㄧㄢ ㄈㄥ ㄧˊ ㄙㄨˊ发音:("xxzl.com.4072109286592"); 成语繁体:遷風移俗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移风易俗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犹言移风易俗。 成语出处: 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:“择君所以求仕,择方所以修道;迁

解释成语“时移势迁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时移势迁: 拼音:shí yí shì qiān成语简拼:sysq注音:ㄕㄧˊ ㄧˊ ㄕㄧˋ ㄑㄧㄢ成语繁体:時移勢遷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时移势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时候不同 成语解释: 时候不同,情况也发生了变化。 成语出处: 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招商谐偶》:“说甚么宦室门楣,寒士寻常,望若云霄;时移势迁,为地覆天翻,君去民逃

解释成语“变风改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变风改俗: 拼音:biàn fēng yì sú成语简拼:bfys注音:ㄅㄧㄢˋ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发音:("xxzl.com.4071830521096"); 成语繁体:變風改俗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变风易俗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移风易俗 成语解释: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 成语出处: 汉 王符《潜力夫 论三式》:“故凡欲变风

解释成语“风移俗改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风移俗改: 拼音:fēng yí sú gǎi注音:ㄈㄥ ㄧˊ ㄙㄨˊ ㄍㄞˇ成语繁体:風移俗改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风移俗变、风移俗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风俗等 成语解释: 移:改变。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: 晋·李氏《先贤行状》:“迁济阴太守,以德让为政,风移俗改。”英语翻译:The manners and c

解释成语“出家弃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出家弃俗: 拼音:chū jiā qì sú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弃俗出家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: 弃:放弃;俗:尘俗。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成语出处: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2回:“我已出家弃俗,家中之事,公主自为主之,我何苦又去管他?”英语翻译:leave home and become a mon

解释成语“一路平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路平安: 拼音:yī lù píng成语简拼:ylpa注音:ㄧˊ ㄌㄨˋ ㄆㄧㄥˊ ㄢ发音:("xxzl.com.4080400136812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路顺风、安然无恙、安如泰山反义词:艰难险阻、风尘仆仆、饱经风霜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,用于祝颂 成语解释: 旅途上平安顺利。 成语出处: 明 范受

解释成语“竹报平安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竹报平安: 拼音:zhú bào píng ān成语简拼:zbpa注音:ㄓㄨˊ ㄅㄠˋ ㄆㄧㄥˊ ㄢ发音:("xxzl.com.4080357396633"); 成语繁体:竹報平安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主谓式;作分句;含褒义 成语解释: 指平安家信。竹报:旧时家信的别称。 成语出处: 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》:“北都惟童子

解释成语“移东补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移东补西: 拼音:yí dōng bǔ xī成语简拼:ydbx注音:ㄧˊ ㄉㄨㄙ ㄅㄨˇ ㄒㄧ发音:("xxzl.com.4071839581434"); 成语繁体:移東補西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拆东补西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暂时应付 成语解释: 用之方面的钱、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 成语出处:

解释成语“绝俗离世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绝俗离世: 拼音:jué sú lí shì成语繁体:絶俗離丗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绝世出尘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绝俗:与世隔绝。远离世俗尘世 成语出处: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何必偃卬诎信若彭祖,昫嘘呼吸如侨、松,眇然绝俗离世哉!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绝” 的基本字义: 断:~种。~缘。~嗣。~情。~迹。断~。杜~。

解释成语“平生之愿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平生之愿: 拼音:píng shēng zhī yuà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平生之志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一生的志向 成语解释: 平生:一生。指一生的志愿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4卷:“公子听说,两手加额:‘趁我平生之愿矣。’” 成语例子: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7回:“倘蒙娘子垂怜,肯结秦晋之缘,足称平生之愿。

解释成语“平生之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平生之志: 拼音:píng shēng zhī zhì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平生之愿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一生的志向 成语解释: 平生:一生。指一生的志向 成语出处: 唐·杜甫《梦李白》:“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陶潜去彭泽》:“怅然慷慨,深愧平生之志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平” 的基本字义: 不倾斜

解释成语“风平波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风平波息: 拼音:fēng píng bō xī成语简拼:fpbx注音:ㄈㄥ ㄆㄧㄥˊ ㄅㄛ ㄒㄧ发音:("xxzl.com.4071924083071"); 成语繁体:風平波息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风平浪静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比喻平静无事 成语解释: 风和波浪都没有。比喻平静无事。 成语出处: 《四海记·祖师复下凡间救苦》:“武当山祖

解释成语“政平讼理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政平讼理: 拼音:zhèng píng sòng lǐ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政平讼息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政平:政治平允;讼理:讼案得到合理的处理。指政治清明 成语出处: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循吏传》:“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,叹息愁恨之心者,政平讼理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政” 的基本字义: 治理国家事务:~治。~府。~党。~

解释成语“政平讼息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政平讼息: 拼音:zhèng píng sòng xī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政平讼理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政平:政治平允。指政治清明 成语出处: 宋·陈亮《与韩子师侍郎彦古》:“因势顺导,殆如反掌,不出一月,政平讼息,必将有自达于天听者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政” 的基本字义: 治理国家事务:~治。~府。~党。~权。~纲。~策

解释成语“异政殊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异政殊俗: 拼音:yì zhèng shū sú成语繁体:異政殊俗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异政:不同的政教;殊俗:不同的风俗。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 成语出处: 《诗经》大序:“至于王道衰,礼义废,政教失,国异政,家殊俗,而变风变雅作矣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·成风请封须句》:“平王之东,降于列国,异

解释成语“改政移风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改政移风: 拼音:gǎi zhèng yí fēng成语简拼:gzyf注音:ㄍㄞˇ ㄓㄥˋ ㄧˊ ㄈㄥ发音:("xxzl.com.4072016355122"); 成语繁体:改政移風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移风易俗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风俗等 成语解释: 改变风气习俗。 成语出处: 《东观汉记·马廖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

解释成语“虚气平心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虚气平心: 拼音:xū qì píng xīn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心平气和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虚:通“舒”。心平气和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虚气平心,乃至怒喜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虚” 的基本字义: 空:~无。~实。~度。~名。~左(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,古代以左为尊)。空~。乘~而入。 不真实的

解释成语“虚心平意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虚心平意: 拼音:xū xīn píng yì注音:ㄒㄩ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ㄧˋ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心平气和、虚气平心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平:宁静。心意空舒宁静,如同说心平气和 成语出处: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九守》:“安徐而静,柔节先定,虚心平意以待须。” 成语例子: 《鬼谷子·符言》:“善与而不静,虚心平意,以待倾损

解释成语“移樽就教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移樽就教: 拼音:yí zūn jiù jiào成语简拼:yzjj注音:ㄧˊ ㄗㄨㄣ ㄐㄧㄨˋ ㄐㄧㄠˋ发音:("xxzl.com.40807345916279"); 成语繁体:移罇就教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指主动去向人请教 成语解释: 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,以便请教。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。 成语出处: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