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成语“引蛇出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引蛇出洞: 拼音:yǐn shé chū dòng注音:ㄧㄣˇ ㄕㄜˊ ㄔㄨ ㄉㄨㄙˋ成语繁体:引虵出洞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反义词:打草惊蛇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引诱坏人进行活动 成语解释: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,使之暴露 成语出处: 梁实秋《聋》:“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,使之昂首而舞。” 成语例子: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》

解释成语“洞悉无遗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悉无遗: 拼音:dòng xī wú yí成语繁体:洞悉無遺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补充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洞察一切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得清 成语解释: 洞:深入,透彻;洞悉:知道。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: 孙中山《伦敦被难记》:“此人之果为谁,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,本使馆洞悉无遗。”英语翻译:be perfectly acquainted

解释成语“洞悉其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悉其奸: 拼音:dòng xī qí jiān成语繁体:洞悉其姦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见其奸、洞烛其奸、洞察其奸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敏锐 成语解释: 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 成语出处: 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·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

解释成语“洞如观火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如观火: 拼音:dòng rú guān huǒ成语简拼:drgh注音:ㄉㄨㄙˋ ㄖㄨˊ ㄍㄨㄢ ㄏㄨㄛˇ发音:("xxzl.com.40806003112041"); 成语繁体:洞如觀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洞若观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得清楚 成语解释: 见“洞若观火”。 成语出处: 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得悉其山

解释成语“洞悉底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悉底蕴: 拼音:dòng xī dǐ yùn成语繁体:洞悉底蘊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洞见底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观察事物 成语解释: 洞:深入,透彻;悉:知道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成语出处: 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耆旧·十兰判官》:“先生自幼通于小学,及长,博极群书,于汉、唐先儒之学,无不洞悉底蕴。

解释成语“洞见肺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见肺腑: 拼音:dòng jiàn fèi fǔ成语繁体:洞見肺腑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: 洞见:透彻地看见;肺腑:内心。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。形容诚恳坦白 成语出处: 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愬复能待以厚礼,示以赤诚,言笑无间,洞见肺腑。”英语翻译:wear one's heart on o

解释成语“钻洞觅缝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钻洞觅缝: 拼音:zuàn dòng mì féng成语简拼:zdmf注音:ㄗㄨㄢ ㄉㄨㄙˋ ㄇㄧˋ ㄈㄥˊ发音:("xxzl.com.40806111312795"); 成语繁体:鑽洞覓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钻天觅缝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。 成语出处: 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做公

解释成语“无洞掘蟹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洞掘蟹: 拼音:wú dòng jué xiè成语简拼:wdjx注音:ㄨˊ ㄉㄨㄙˋ ㄐㄩㄝˊ ㄒㄧㄝ ˋ发音:("xxzl.com.40806064312462"); 成语繁体:無洞掘蠏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无事生非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比喻无事生非,故意找岔子。 成语出处: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
解释成语“塞狗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塞狗洞: 拼音:sāi gǒu dòng注音:ㄙㄞ ㄍㄡˇ ㄉㄨㄙˋ成语繁体:僿狗洞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 成语出处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5回:“我有三万银子,我大八成的道台都可捐得了。我为什么拿钱塞狗洞!” 成语例子: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哪怕‘塞狗

解释成语“一洞之网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一洞之网: 拼音:yī dòng zhī wǎng成语繁体:一洞之網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一目之罗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自作聪明的人 成语解释: 只有一个洞的网 成语出处: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有鸟将来,张罗而待之,得鸟者罗之一目也。今为一目之罗,则无时得鸟矣。” 成语例子: 做买卖得有几手,否则就像一洞之网,什么也捞不到成

解释成语“光明洞彻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光明洞彻: 拼音:guāng míng dòng chè注音:ㄍㄨㄤ ㄇㄧㄥˊ ㄉㄨㄙˋ ㄔㄜˋ成语繁体:光明洞徹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明亮通透 成语出处: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仙药》:“赤者如珊瑚,白者如截肪,黑者如泽漆,青者如翠羽,黄者如紫金,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·读坛经》:

解释成语“无底洞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无底洞: 拼音:wú dǐ dòng成语简拼:wdd注音:ㄨˊ ㄉㄧˇ ㄉㄨㄙˋ发音:("xxzl.com.40805380710516"); 成语繁体:無底洞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深不可测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厌弃的事 成语解释: 无法填满的洞。比喻满足不了的物质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成语出处: 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6

解释成语“洞见底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见底蕴: 拼音:dòng jiàn dǐ yùn成语繁体:洞見底蘊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悉底蕴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观察事物 成语解释: 洞:深入,透彻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成语出处: 宋·刘克庄《待制徐侍郎神道碑》:“拘摧检核,洞见底蕴,不胜钦叹。” 成语例子: 《宋史·范祖禹传论》:“其开陈治

解释成语“洞见其奸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见其奸: 拼音:dòng jiàn qí jiān成语繁体:洞見其姦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烛其奸、洞察其奸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看问题敏锐 成语解释: 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 成语出处: 《元史·许衡传》:“李林甫妒贤嫉能,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洞” 的

解释成语“洞鉴古今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鉴古今: 拼音:dòng jiàn gǔ jīn成语简拼:djgj发音:("xxzl.com.40807092314962"); 成语繁体:洞鑒古今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洞鉴:明察。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。 成语出处: 《旧唐书·王及善等传论》:“苟非洞鉴古今,深识王霸,何由立其高论哉。”

解释成语“门户洞开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门户洞开: 拼音:mén hù dòng kāi成语繁体:門户洞開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门户开放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指没遮拦 成语解释: 门户:房屋的出入处。比喻险要的地方。大门完全敞开,无遮无拦 成语出处: 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13章:“派到中国来的间谍可以化装成旅行家或者利用其它名义,在这个门户洞开的国度里以‘贵宾’的身

解释成语“洞幽烛远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幽烛远: 拼音:dòng yōu zhú yuǎn成语简拼:dyzy注音:ㄉㄨㄙˋ ㄧㄡ ㄓㄨˊ ㄧㄨㄢˇ发音:("xxzl.com.4080232363769"); 成语繁体:洞幽燭遠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幽烛微反义词:雾里看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目光锐利 成语解释: 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
解释成语“洞幽烛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幽烛微: 拼音:dòng yōu zhú wēi成语简拼:dyzw注音:ㄉㄨㄙˋ ㄧㄡ ㄓㄨˊ ㄨㄟ发音:("xxzl.com.4080232333766"); 成语繁体:洞幽燭微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幽察微、洞隐烛微反义词:雾里看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目光锐利 成语解释: 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;微:微末,精细处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

解释成语“洞心骇目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心骇目: 拼音:dòng xīn hài mù成语简拼:dxhm注音:ㄉㄨㄙˋ ㄒㄧㄣ ㄏㄞˋ ㄇㄨˋ发音:("xxzl.com.4080232353768"); 成语繁体:洞心駭目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心骇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事情等 成语解释: 形容使人惊异。 成语出处: 宋·杨万里《答周监丞》:“‘濯龙’二大字,洞心骇目,得未曾有。” 成语

解释成语“洞心骇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洞心骇耳: 拼音:dòng xīn hài ěr成语简拼:dxhe注音:ㄉㄨㄙˋ ㄒㄧㄣ ㄏㄞˋ ㄦˇ发音:("xxzl.com.4080232333765"); 成语繁体:洞心駭耳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洞心骇目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事情等 成语解释: 形容使人震惊。 成语出处: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