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察三访四”的意思、解释

察三访四: 拼音:chá sān fǎng sì成语繁体:詧三訪四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察见渊鱼反义词:不闻不问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 成语解释: 察:考查;访:探查。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饶这样,天天还是察三访四。自己再不看破些,且养身子。”英语翻译:inquire about

成语“诡变多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诡变多端: 拼音:guǐ biàn duō duān成语简拼:gbdd发音:("201104080431168408"); 成语繁体:詭變多端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诡计多端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鬼点子多 成语解释: 诡变:狡诈多变;端:项目,点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 成语出处: 宋 苏辙《论吕惠卿》:“怀张汤之辩诈,兼卢杞之奸凶,诡变多端。”英语翻

成语“家至户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家至户察: 拼音:jiā zhì hù chá成语简拼:jzhc注音:ㄐㄧㄚ ㄓㄧˋ ㄏㄨˋ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252294155"); 成语繁体:家至户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。 成语出处: 宋·曾巩《洪范传》:“夫天下至广,不可以家至户察,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,盖得其要也。”

成语“微察秋毫”的意思、解释

微察秋毫: 拼音:wēi chá qiū háo成语简拼:wcqh注音:ㄨㄟ ㄔㄚˊ ㄑㄧㄡ ㄏㄠˊ发音:("2011040807112915091"); 成语繁体:微詧秌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明察秋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。 成语出处: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夫照镜子见

成语“亟疾苛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亟疾苛察: 拼音:jí jí kē chá成语简拼:jjkc注音:ㄐㄧˊ ㄐㄧˊ ㄎㄜ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121361867"); 成语繁体:亟疾苛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人 成语解释: 指急剧猛烈,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成语出处: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且秦以任刀笔之吏,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。” 成语例子:

成语“习焉不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习焉不察: 拼音:xī yān bù chá成语简拼:xybc注音:ㄒㄧˊ ㄧㄢ ㄅㄨˋ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5153410098"); 成语繁体:習焉不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习而不察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习:习惯;焉:语气词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觉察。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 成

成语“鼻端出火”的意思、解释

鼻端出火: 拼音:bí duān chū huǒ成语简拼:bdch注音:ㄅㄧˊ ㄉㄨㄢ ㄔㄨ ㄏㄨㄛˇ发音:("201104080357026590");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鼻头出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年轻气盛 成语解释: 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 成语出处: 见“鼻头出火”。 成语例子: 写少时豪侠,有鼻端出火之概。★苏轼

成语“连锅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连锅端: 拼音:lián guō duān注音:ㄌㄧㄢˊ ㄍㄨㄛ ㄉㄨㄢ成语繁体:連鍋端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一锅端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全部 成语解释: 喻指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 成语出处: 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29章:“弟兄们下山后,连锅端进炮营不拆伴儿。” 成语例子: 张平《抉择》:“说来说去,无非就是让你派人去查么,无非就是要

成语“仰观俯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仰观俯察: 拼音:yǎng guān fǔ chá成语简拼:ygfc注音:ㄧㄤˇ ㄍㄨㄢ ㄈㄨˇ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71842321536"); 成语繁体:仰觀頫詧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成语解释: 仰:抬起头;俯:低下头,弯下腰。指多方或仔细观察。 成语出处: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仰以观

成语“遇事生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遇事生端: 拼音:yù shì shēng duān成语简拼:yssd注音:ㄧㄩˋ ㄕㄧˋ ㄕㄥ ㄉㄨㄢ发音:("2011040806101012718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遇事生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挑拨是非 成语解释: 见“遇事生风”。 成语出处: 《中国民间故事选·秧状元》:“他常常遇事生端,专找岔子。” 成语分字

成语“察今知古”的意思、解释

察今知古: 拼音:chá jīn zhī gǔ成语简拼:cjzg发音:("201104071943593886"); 成语繁体:詧今知古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。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。观察它的现在,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。 成语例子: 我们要学会辨正看问题,察今知

成语“首施两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首施两端: 拼音:shǒu shī liǎng duān成语简拼:ssld注音:ㄕㄡˇ ㄕㄧ ㄌㄧㄤˇ ㄉㄨㄢ成语繁体:首施兩端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首鼠两端、首尾两端、首鼠模棱反义词:当机立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左右摇摆 成语解释: 见“首鼠两端”。 成语出处: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虽首施两端,汉亦时收其用。”

成语“鬼计百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鬼计百端: 拼音:guǐ jì bǎi duān成语简拼:gjbd注音:ㄍㄨㄟˇ ㄐㄧˋ ㄅㄞˇ ㄉㄨㄢ发音:("201104080407087307"); 成语繁体:鬼計百端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鬼计多端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坏主意很多 成语解释: 见“鬼计多端”。 成语出处: 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十:“关云长《三上张翼德书》云

成语“析律贰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析律贰端: 拼音:xī lǜ èr duān成语简拼:xled注音:ㄒㄧ ㄌㄩˋ ㄦˋ ㄉㄨㄢ发音:("2011040805200110404"); 成语繁体:析律貳端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指曲解法律条文,妄生不实端绪,以加重人罪。 成语出处: 《汉书 宣帝纪》:“用法或持巧心,析律贰端,深浅不平,增辞释非,以成其

成语“明廉暗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明廉暗察: 拼音:míng lián àn chá成语简拼:mlac注音:ㄇㄧㄥˊ ㄌㄧㄢˊ ㄢˋ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72057146257"); 成语繁体:明亷暗詧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明访暗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调查 成语解释: 犹言明察暗访。 成语出处: 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八卷:“正不怕明廉暗

成语“习而不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习而不察: 拼音:xí ér bù chá注音:ㄒㄧˊ ㄦˊ ㄅㄨˋ ㄔㄚˊ成语繁体:習而不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习焉不察 成语用法: 作定语;指常见的事 成语解释: 习:习惯。指常见之事,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孟轲《孟子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。” 成语例子: 孙中山《心理建设(孙文学说)》第二章:“盖其事既为世所通行,又

成语“众恶必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众恶必察: 拼音:zhòng wù bì chá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恶:憎恶;察:考察。大家都厌恶的,必须深入进行了解,才可以确信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众” 的基本字义: 许多:与寡相对:~人。~多。~矢之的。芸芸~生。 许多人:大~

成语“察见渊鱼”的意思、解释

察见渊鱼: 拼音:chá jiàn yuān yú成语简拼:cjyy发音:("2011040807072714827"); 成语繁体:詧見淵魚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探知别人的隐私 成语解释: 渊:深潭。能看清深水中的鱼。比喻为人过于精明。 成语出处: 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且夫‘察见渊鱼,不祥’。” 成语例子: 清

成语“攻乎异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攻乎异端: 拼音:gōng hū yì duān成语繁体:攻乎異端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乎:等同于介词“于”;异端: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。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 成语例子: 南朝·梁·任昉《王文宪集

成语“进退两端”的意思、解释

进退两端: 拼音:jìn tuì liǎng duān成语简拼:jtld注音: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ㄌㄧㄤˇ ㄉㄨㄢ发音:("201104080505459627"); 成语繁体:進退兩端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进退两难、进退为难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处境困难 成语解释: 进退两难,迟疑不决。 成语出处: 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