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相忘形骸”的意思、解释

相忘形骸: 拼音:xiāng wàng xíng hái成语简拼:xwxh注音:ㄒㄧㄤ ㄨㄤˋ ㄒㄧㄥˊ ㄏㄞˊ发音:("2011040805195510396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谓彼此不拘形迹,无所顾忌。 成语出处: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小梅》:“答云:‘小梅事我年余,相忘形骸,我已婉求之矣。’” 成语分

成语“弄巧反拙”的意思、解释

弄巧反拙: 拼音:nòng qiǎo fǎn zhuō成语简拼:nqfz注音:ㄋㄨㄙˋ ㄑㄧㄠˇ ㄈㄢˇ ㄓㄨㄛ发音:("2011040806033812275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弄巧成拙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批评场合 成语解释: 见“弄巧成拙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西子捧心,愈见增妍;

成语“舍死忘生”的意思、解释

舍死忘生: 拼音:shě sǐ wàng shēng成语简拼:ssws注音:ㄕㄜˇ ㄙㄧˇ ㄨㄤˋ ㄕㄥ成语繁体:捨死忘生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舍生忘死、忘生舍死反义词:贪生怕死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成语解释: 舍死:舍得牺牲;忘生:忘掉性命。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。 成语出处: 元 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

成语“匡乱反正”的意思、解释

匡乱反正: 拼音:kuāng luàn fǎn zhèng成语简拼:klfz注音:ㄎㄨㄤ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发音:("201104071910512490"); 成语繁体:匡亂反正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拨乱反正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指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 成语解释: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成语出处: 西汉 司马

成语“径行直遂”的意思、解释

径行直遂: 拼音:jìng xíng zhí suí成语简拼:jxzs注音:ㄐㄧㄥˋ ㄒㄧㄥˊ ㄓㄧˊ ㄙㄨㄟˋ发音:("201104072038035748"); 成语繁体:徑行直遂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办事 成语解释: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。语本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有直情而径行者,戎狄之道也。” 成语出处:

成语“爱毛反裘”的意思、解释

爱毛反裘: 拼音:ài máo fǎn qiú成语简拼:amfq发音:("201104080123061909"); 成语繁体:愛毛反裘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本末倒置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本末倒置的愚昧人 成语解释: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成语出处: 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

成语“忘战者危”的意思、解释

忘战者危: 拼音:wàng zhàn zhě wēi成语简拼:wzzw发音:("201104080414047755"); 成语繁体:忘戰者危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忘战必危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 成语解释: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。同“忘战必危”。 成语出处: 三国 魏 桓范《兵要》:“故曰好战者亡,忘战者危,不好不

成语“理不忘乱”的意思、解释

理不忘乱: 拼音:lǐ bù wàng luàn成语简拼:lbwl发音:("2011040805181310296"); 成语繁体:理不忘亂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安不忘危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,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。 成语出处: 宋·王禹偁《进端拱箴表》:“然而安不忘危,理不忘乱,糜不有初,鲜克有终,古圣贤之

成语“日旰忘食”的意思、解释

日旰忘食: 拼音:rì gàn wàng shí成语简拼:rgws注音:ㄖㄧˋ ㄍㄢˋ ㄨㄤˋ ㄕㄧˊ发音:("2011040806385313919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日旰不食、废寝忘食、日旰忘餐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等 成语解释: 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 成语出处: 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尹敏》:“与

成语“得意忘象”的意思、解释

得意忘象: 拼音:dé yì wàng xiàng成语简拼:dywx注音:ㄉㄜˊ ㄧˋ ㄨㄤˋ ㄒㄧㄤˋ发音:("201104072004044705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得意忘形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。 成语出处: 唐·梁肃《止观统例议》:“非夫聪明深达,得意忘象,其孰能知乎

成语“家反宅乱”的意思、解释

家反宅乱: 拼音:jiā fǎn zhái luàn成语简拼:jfzl注音:ㄐㄧㄚ ㄈㄢˇ ㄓㄞˊ ㄌㄨㄢˋ发音:("201104072033595579"); 成语繁体:家反宅亂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家翻宅乱、家烦宅乱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状语;形容家里吵吵闹闹 成语解释: 见“家烦宅乱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

成语“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”的意思、解释

星星之火,遂成燎原: 拼音:xīng xīng zhī huǒ,suì chéng liáo yuán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复句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新生事物 成语解释: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。比喻开始时微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成语出处: 明·张居正《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》:“究观近年之事,

成语“积重不反”的意思、解释

积重不反: 拼音:jī zhòng bù fǎn成语简拼:jcbf注音:ㄐㄧ ㄓㄨㄙˋ ㄅㄨˋ ㄈㄢˇ发音:("2011040805205610474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积重不返、积重难返、积重难反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习惯难改 成语解释: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 成语出处: 清 戴名世《〈三山存

成语“入鲍忘臭”的意思、解释

入鲍忘臭: 拼音:rù bào wàng chòu成语繁体:入鮑忘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鲍鱼:咸鱼。如同进入咸鱼店,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成语出处: 南朝·梁·萧纲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入鲍忘臭,效尤至祸。”英语翻译:One is not smelt

成语“忘乎其形”的意思、解释

忘乎其形: 拼音:wàng hū qí xíng成语简拼:whqx注音:ㄨㄤˋ ㄏㄨ ㄑㄧˊ ㄒㄧㄥˊ发音:("2011040807111815080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忘乎所以、得意忘形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犹忘形。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。 成语出处: 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五幕:“秦始皇已忘乎

成语“不忘久要”的意思、解释

不忘久要: 拼音:bù wàng jiǔ yào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不忘故旧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处世 成语解释: 久要:旧约,旧交。不忘记旧友情 成语出处: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元帝太兴三年》:“君不忘久要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不” 的基本字义: 副词。 用在动词

成语“反经合道”的意思、解释

反经合道: 拼音:fǎn jīng hé dào成语简拼:fjhd注音:ㄈㄢˇ ㄐㄧㄥ ㄏㄜˊ ㄉㄠˋ发音:("201104072009444921"); 成语繁体:反經合道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反经合义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做事 成语解释: 见“反经合义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徐渭《女状元》第一出:“此正教做以叔援嫂,因急行权;

成语“只轮不反”的意思、解释

只轮不反: 拼音:zhī lún bù fǎn成语简拼:zlbf注音:ㄓㄧ ㄌㄨㄣˊ ㄅㄨˋ ㄈㄢˇ发音:("201104080434148608"); 成语繁体:隻輪不反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只轮无反、只轮不返、只骑不反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彻底失败 成语解释: 见“只轮无反”。 成语出处: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曾只轮之不反,绁三帅而济河。”南

成语“亲极反疏”的意思、解释

亲极反疏: 拼音:qīn jí fǎn shū成语繁体:親極反疎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际关系 成语解释: 亲:亲近;极:顶端;疏:生疏。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9回:“宝玉欲将实言安慰,又恐黛玉生嗔,反添病症,两个人见了面,只得用浮言劝慰,真真是亲极反疏了。”英语翻译:De

成语“殉义忘身”的意思、解释

殉义忘身: 拼音:xùn yì wàng shēn成语繁体:殉義忘身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褒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殉义忘生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成语解释: 殉:献出生命。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成语出处: 《陈书·鲁广达传论》:“鲁广达全忠守道,殉义忘身,盖亦陈代之良臣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殉” 的基本字义: 古代用人或物随葬:~葬。 为某种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