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释词语“辄囊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辄囊: 拼音:zhé náng 注音:ㄓㄜˊ ㄓㄜˊ ㄓㄜˊ 词语解释: 绑住口袋。比喻放在口袋里不起作用。《困学纪闻·诸子》引《庄子》逸篇:“人而不学,命之曰视皮;学而不行,命之曰輒囊。”原注:“輒,繫者也。一作撮。” 词语分字解释: “辄” 的基本字义: 总是,就:动~得咎。浅尝~止。 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,像耳下垂那样。 仗恃胡作非为:“甘受专~之罪”。 含有“辄” 的词语: 专

解释词语“萤囊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萤囊: 拼音:yíng náng 注音:ㄧㄥˊ ㄧㄥˊ ㄧㄥˊ 词语解释: 晋 车胤 家贫,夏夜读书,以囊盛萤火照明。事见《晋书》本传。后以“萤囊”为勤学苦读的典故。 清 沉曰霖 《晋人麈·诗话·花字韵诗》:“萤囊频替火,雪案惯堆花。”参见“ 萤窗雪案 ”。 词语分字解释: “萤” 的基本字义: 〔~火虫〕昆虫,黄褐色,尾部有发光器。 〔~石〕矿物。具有玻璃光泽,受光或受热后常能变色,亦称“氟石”

解释词语“探囊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探囊: 拼音:tàn náng 注音:ㄊㄢˋ ㄊㄢˋ ㄊㄢˋ 词语解释: (1).到袋中摸取。喻偷窃;剽窃。语出《庄子·胠箧》:“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,而为守备,则必摄缄縢,固扃鐍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指瑕》:“全写则揭篋,傍采则探囊。” 唐 李商隐 《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》:“诗书资破冢,法制困探囊。”参见“ 探囊胠篋 ”。 (2).喻事情轻而易举。 唐 杜牧 《郡斋独酌》诗:“谓

解释词语“塔布囊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含义?

塔布囊: 拼音:tǎ bù náng 注音:ㄊㄚˇ ㄅㄨˋ ㄅㄨˋ ㄅㄨˋ 词语解释: (1).源于蒙语tabunang。 明 代 蒙古 人对同 成吉思汗 后裔结婚者的称号。分为四等,自布囊至四等塔布囊,秩同一品到四品。 (2).源于蒙语tabunang。 清 代 蒙古 贵族封爵名。位次辅国公,与台吉同。除 土默特 左翼旗与 喀喇沁 三旗王公,因其祖先曾娶 清 公主,故有此封号外,其余各部王公均称

解释成语“锥出囊中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锥出囊中: 拼音:zhuī chū náng zhōng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锥处囊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初显才能 成语解释: 囊:口袋。锥子放在口袋里,锥尖就会露出来。比喻有才能的人终能显露头角 成语出处: 明·徐祯卿《谈艺录》:“气本尚壮,亦忌锐逸。思王《野田黄雀行》:‘譬如锥出囊中,大索露矣。’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锥” 的基本字义: 一头

解释成语“胸罗锦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胸罗锦绣: 拼音:xiōng luó jǐn xiù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罗:分布,排列;锦绣:精致华丽的丝织品。形容学识渊博,才华横溢 成语出处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谈春秋胸罗锦绣,讲礼制口吐珠玑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胸” 的基本字义: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,借指心里:~脯。~膛。~腔。~口。

解释成语“窝囊废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窝囊废: 拼音:wō nāng fèi注音:ㄨㄛ ㄣㄤ ㄈㄟˋ成语繁体:窩囊廢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反义词:英雄豪杰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骂人 成语解释: 指怯懦无能的人 成语出处: 清·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七回:“哥哥,这个人敢是窝囊废,不然,我们给他讲个人情吧。” 成语例子: 王朔《人莫予毒》:“就是嘛,是个男人就该比刘志彬那号窝囊

解释成语“锦绣心肠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锦绣心肠: 拼音:jǐn xiù xīn cháng成语简拼:jxxc注音:ㄐㄧㄣˇ ㄒㄧㄨˋ ㄒㄧㄣ ㄔㄤˊ发音:("xxzl.com.40806021612172"); 成语繁体:錦綉心腸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锦绣肝肠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满腹诗文,善出佳句 成语解释: 见“锦绣肝肠”。 成语出处: 元·鲜于必仁《折桂令·李翰林》:

解释成语“先发制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先发制人: 拼音:xiān fā zhì rén成语简拼:xfzr注音:ㄒㄧㄢ ㄈㄚ ㄓㄧˋ ㄖㄣˊ发音:("xxzl.com.40807264915775"); 成语繁体:先發制人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先声夺人、先下手为强反义词:后发制人 成语用法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主动出击 成语解释: 发:开始行动;制:制服。指争

解释成语“以弱制强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以弱制强: 拼音:yǐ ruò zhì qiáng成语简拼:yrzq发音:("xxzl.com.40805421710807"); 成语繁体:以弱制強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成语出处: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

解释成语“如花如锦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如花如锦: 拼音:rú huā rú jǐn成语繁体:如蘤如錦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如花似锦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华彩绚丽 成语解释: 锦:有花纹的丝织品。形容华彩绚丽,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成语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:“恰好凑着吉日良时,两对小夫妻,如花如锦,拜堂合卺。”英语翻译:like flowers a

解释成语“夺锦才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夺锦才: 拼音:duó jǐn cái成语繁体:奪錦才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 成语解释: 夺锦:夺锦袍。争夺锦袍的才华。形容才华超群,后来居上 成语出处: 《新唐书·宋之问传》:“之问俄倾献,后览之嗟赏,更夺锦袍以赐。” 成语例子: 明·高启《谢赐衣》:“被泽徒深厚,渐无夺锦才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夺” 的基本字义: 抢,强取

解释成语“临事制变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临事制变: 拼音:lín shì zhì biàn注音:ㄌㄧㄣˊ ㄕㄧˋ ㄓㄧˋ ㄅㄧㄢˋ成语繁体:臨事制變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临机制变、临机设变、随机应变反义词:一成不变、刻舟求剑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随机应变 成语解释: 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成语出处: 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临事制变,困而能通,智者之虑也。”

解释成语“玉食锦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玉食锦衣: 拼音:yù shí jǐn yī成语简拼:ysjy注音:ㄧㄩˋ ㄕㄧˊ ㄐㄧㄣˇ ㄧ发音:("xxzl.com.4080315345464"); 成语繁体:玉食錦衣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锦衣玉食 成语用法: 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精美的衣食 成语解释: 锦衣:鲜艳华美的衣服;玉食:珍美的食品。精美的衣食。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。 成语出处: 《魏书

解释成语“衣锦昼行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衣锦昼行: 拼音:yì jǐn zhòu xíng成语简拼:yjzh注音:ㄧˋ ㄐㄧㄣˇ ㄓㄡˋ ㄒㄧㄥˊ发音:("xxzl.com.40806453014391"); 成语繁体:衣錦晝行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衣锦昼游、衣绣昼游、衣绣昼行反义词:变服诡行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。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,或在外地做

解释成语“锦瑟华年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锦瑟华年: 拼音:jǐn sè huá nián成语简拼:jshn注音:ㄐㄧㄣˇ ㄙㄜˋ ㄏㄨㄚˊ ㄋㄧㄢˊ发音:("xxzl.com.40806262813057"); 成语繁体:錦瑟華年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锦瑟年华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青春时代 成语解释: 比喻青春时代 成语出处: 唐 李商隐《锦瑟》诗: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 一弦一柱

解释成语“衣锦之荣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衣锦之荣: 拼音:yì jǐn zhī róng成语繁体:衣錦之榮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衣:穿。显贵后穿锦绣衣服回归故乡的荣耀 成语出处: 《周书·令狐整传》:“然公门之内,须有衣锦之荣。” 成语例子: 宋·欧阳修《昼锦堂记》:“一介之士,得志当时,而意气之盛,昔人比之衣锦之荣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

解释成语“伫候佳音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伫候佳音: 拼音:zhù hòu jiā yīn成语繁体:佇候佳音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静候佳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指殷切盼望 成语解释: 伫:久立而等待。久久站着等候好的消息 成语例子: 请伫候佳音吧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伫” 的基本字义: 长时间地站着:~立。~候。~听。~思(久望而辗转思念)。~结(思念之情,积集于心)。 含有 “伫

解释成语“贝锦萋菲”是什么意思,成语出处

贝锦萋菲: 拼音:bèi jǐn qī fēi成语繁体:貝錦萋菲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流言蜚语、谗言佞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指谗言 成语解释: 贝锦:指锦文,比喻诬陷人的谗言;萋菲:通“萋斐”,文采相错杂。比喻谗言 成语出处: 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菲兮,成是贝锦。” 成语例子: 《晋书·桓玄传》:“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,信贝锦萋菲之说,臣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