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察三访四”的意思、解释

察三访四: 拼音:chá sān fǎng sì成语繁体:詧三訪四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察见渊鱼反义词:不闻不问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为人 成语解释: 察:考查;访:探查。指爱打听调查别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饶这样,天天还是察三访四。自己再不看破些,且养身子。”英语翻译:inquire about

成语“动静有法”的意思、解释

动静有法: 拼音:dòng jìng yǒu fǎ成语繁体:動静有灋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动静有常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解释: 动:行动;静:静处;法:法则。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。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出处: 《金史·后妃传赞》:“清闲贞静,守节整齐,行已有耻,动静有法,是谓妇德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动” 的基

成语“鱼沉雁静”的意思、解释

鱼沉雁静: 拼音:yú chén yàn jìng成语简拼:ycyj注音:ㄧㄩˊ ㄔㄣˊ ㄧㄢˋ ㄐㄧㄥˋ发音:("20110407231920736"); 成语繁体:魚沉雁静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鱼沉鸿断、鱼沉雁杳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成语解释: 同“鱼沉雁杳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高濂《瓦盆儿·题情》套曲:“未知道自别

成语“家至户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家至户察: 拼音:jiā zhì hù chá成语简拼:jzhc注音:ㄐㄧㄚ ㄓㄧˋ ㄏㄨˋ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252294155"); 成语繁体:家至户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。 成语出处: 宋·曾巩《洪范传》:“夫天下至广,不可以家至户察,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,盖得其要也。”

成语“微察秋毫”的意思、解释

微察秋毫: 拼音:wēi chá qiū háo成语简拼:wcqh注音:ㄨㄟ ㄔㄚˊ ㄑㄧㄡ ㄏㄠˊ发音:("2011040807112915091"); 成语繁体:微詧秌毫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动宾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明察秋毫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。 成语出处: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夫照镜子见

成语“神闲气静”的意思、解释

神闲气静: 拼音:shén xián qì jìng成语简拼:sxqj注音:ㄕㄣˊ ㄒㄧㄢˊ ㄑㄧˋ ㄐㄧㄥˋ成语繁体:神閑氣静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神闲气定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: 见“神闲气定”。 成语出处: 《负曝闲谈》第27回:“也有在车厢里抽出书来看的,也有扯过马褥子来盖着睡觉的,无不神闲气静。

成语“潜神默思”的意思、解释

潜神默思: 拼音:qián shén mò sī成语繁体:潛神嘿思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默:静默。专心致志,默默思考 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潜” 的基本字义: 隐在水面下活动:~水。

成语“默契神会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契神会: 拼音:mò qì shén huì成语简拼:mqsh注音:ㄇㄛˋ ㄑㄧˋ ㄕㄣˊ ㄏㄨㄟˋ发音:("201104080301444568"); 成语繁体:嘿契神會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交往等 成语解释: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。 成语出处: 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叙论·论气韵非师》:“如其气韵,

成语“默然无语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然无语: 拼音:mò rán wú yǔ成语繁体:嘿然無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默然无声反义词:滔滔不绝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声音 成语解释: 默:静默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2回:“鲁肃吃了一惊,默然无语。” 成语例子: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但对胡雪岩来说,这数目太小了,

成语“禁暴静乱”的意思、解释

禁暴静乱: 拼音:jìn bào jìng luàn成语繁体:禁暴静亂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禁暴诛乱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指打击犯罪 成语解释: 禁:禁止;静:平静。禁除暴行,平静叛乱 成语出处: 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兵者,所以禁暴静乱者也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禁” 的基本字义: 受得住,耐久:~受。~得住。~不起。弱不~风。 忍

成语“亟疾苛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亟疾苛察: 拼音:jí jí kē chá成语简拼:jjkc注音:ㄐㄧˊ ㄐㄧˊ ㄎㄜ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121361867"); 成语繁体:亟疾苛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;用于人 成语解释: 指急剧猛烈,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成语出处: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且秦以任刀笔之吏,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。” 成语例子:

成语“习焉不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习焉不察: 拼音:xī yān bù chá成语简拼:xybc注音:ㄒㄧˊ ㄧㄢ ㄅㄨˋ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805153410098"); 成语繁体:習焉不詧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紧缩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习而不察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 成语解释: 习:习惯;焉:语气词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觉察。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 成

成语“静中思动”的意思、解释

静中思动: 拼音:jìng zhōng sī dòng成语繁体:静中思動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静极思动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事物的变化 成语解释: 静:平静,静止;动:变动。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。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成语出处: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一时忽然静中思动,因命牡丹、兰花众仙子看守洞府,

成语“昏昏默默”的意思、解释

昏昏默默: 拼音:hūn hūn mò mò成语简拼:hhmm注音:ㄏㄨㄣ ㄏㄨㄣ ㄇㄛˋ ㄇㄛˋ发音:("201104072031235485"); 成语繁体:昬昬嘿嘿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迷迷糊糊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: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。谓至道难见莫测。②迷糊,不知所以。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

成语“沉静寡言”的意思、解释

沉静寡言: 拼音:chén jìng guǎ yán成语简拼:cjgy发音:("201104080130502130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沉默寡言反义词:口若悬河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话语不多 成语解释: 性格深沉文静,不爱多说话。 成语出处: 《逸周书·官人解》:“沉静而寡言,多稽而险貌,曰质貌者也。” 成语例子: 巴金《寒夜》:“现在

成语“仰观俯察”的意思、解释

仰观俯察: 拼音:yǎng guān fǔ chá成语简拼:ygfc注音:ㄧㄤˇ ㄍㄨㄢ ㄈㄨˇ ㄔㄚˊ发音:("201104071842321536"); 成语繁体:仰觀頫詧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联合式;作谓语;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成语解释: 仰:抬起头;俯:低下头,弯下腰。指多方或仔细观察。 成语出处: 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仰以观

成语“仪静体闲”的意思、解释

仪静体闲: 拼音:yí jìng tǐ xián成语简拼:yjtx发音:("201104080214023226"); 成语繁体:儀静軆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女子仪态 成语解释: 形容女子态度文静,体貌素雅。 成语出处: 三国魏·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环姿艳溢,仪静体闲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仪” 的基本字义: 人的外表或举动:~态。~

成语“动静有常”的意思、解释

动静有常: 拼音:dòng jìng yǒu cháng成语简拼:djyc发音:("201104080424097927"); 成语繁体:動静有常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动静有法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宾语;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解释: 常:常规,法则。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。指行动合乎规范。 成语出处: 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

成语“察今知古”的意思、解释

察今知古: 拼音:chá jīn zhī gǔ成语简拼:cjzg发音:("201104071943593886"); 成语繁体:詧今知古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。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。观察它的现在,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。 成语例子: 我们要学会辨正看问题,察今知

成语“默默无声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默无声: 拼音:mò mò wú shēng成语繁体:嘿嘿無聲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默默无语、默默无闻反义词:大名鼎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名声 成语解释: 默默:幽寂,没有声音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没有名声,不为人所知 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于是景帝默默无声。” 成语例子: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