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“鸦默鹊静”的意思、解释

鸦默鹊静: 拼音:yā mò què jìng成语简拼:ymqj注音:ㄧㄚ ㄇㄛˋ ㄑㄩㄝˋ ㄐㄧㄥˋ发音:("20110407230805488"); 成语繁体:鴉嘿鵲静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近义词:鸦没鹊静、鸦默雀静反义词:热热闹闹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见“鸦默雀静”。 成语出处: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

成语“同符合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同符合契: 拼音:tóng fú hé qì成语简拼:tfhq注音:ㄊㄨㄙˊ ㄈㄨˊ ㄏㄜˊ ㄑㄧˋ发音:("201104080307434857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见解与现象等 成语解释: 比喻完全相合,完全相同。 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

成语“默换潜移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换潜移: 拼音:mò huàn qián yí成语简拼:mhqy注音:ㄇㄛˋ ㄏㄨㄢˋ ㄑㄧㄢˊ ㄧˊ发音:("201104080301344556"); 成语繁体:嘿换潛移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默化潜移、潜移默化、默转潜移反义词:无动于衷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思想、作风等 成语解释: 暗中转换移易。 成语出处: 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闹封》:

成语“金兰之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金兰之契: 拼音:jīn lán zhī qì成语简拼:jlzq发音:("2011040806302013342"); 成语繁体:金蘭之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莫逆之交、患难之交反义词:酒肉朋友 成语用法: 偏正式;作宾语;指情投意合的朋友或结拜弟兄 成语解释: 金:黄金。兰:香草。契:投合。指情投意合的朋友。也指结拜弟兄。 成语出处: 《周易 系辞上》:

成语“潜神默思”的意思、解释

潜神默思: 拼音:qián shén mò sī成语繁体:潛神嘿思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默:静默。专心致志,默默思考 成语出处: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蒋济传》:“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,公听并观,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,将改曲易调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: “潜” 的基本字义: 隐在水面下活动:~水。

成语“默契神会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契神会: 拼音:mò qì shén huì成语简拼:mqsh注音:ㄇㄛˋ ㄑㄧˋ ㄕㄣˊ ㄏㄨㄟˋ发音:("201104080301444568"); 成语繁体:嘿契神會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交往等 成语解释: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。 成语出处: 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叙论·论气韵非师》:“如其气韵,

成语“逾绳越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逾绳越契: 拼音:yú shéng yuè qì成语简拼:ysyq注音:ㄧㄩˊ ㄕㄥˊ ㄩㄝˋ ㄑㄧˋ发音:("201104080315325461"); 成语繁体:逾繩越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①谓在结绳、书契之前没有文字。绳、契指结绳、书契。②引申指不通文字。 成语出处: 《后汉书·班固传下》:“逾绳越契,寂

成语“默然无语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然无语: 拼音:mò rán wú yǔ成语繁体:嘿然無語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默然无声反义词:滔滔不绝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声音 成语解释: 默:静默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2回:“鲁肃吃了一惊,默然无语。” 成语例子: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但对胡雪岩来说,这数目太小了,

成语“同心协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同心协契: 拼音:tóng xīn xié qì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齐心协力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 成语解释: 契:投合。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: 《南史·宋纪·武帝》:“同心协契,所在蜂起,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、青州刺史弘。”英语翻译:hang together 俄语翻译:мобилизовать все духовные и фи

成语“昏昏默默”的意思、解释

昏昏默默: 拼音:hūn hūn mò mò成语简拼:hhmm注音:ㄏㄨㄣ ㄏㄨㄣ ㄇㄛˋ ㄇㄛˋ发音:("201104072031235485"); 成语繁体:昬昬嘿嘿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迷迷糊糊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状态 成语解释: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。谓至道难见莫测。②迷糊,不知所以。 成语出处: 战国·宋·

成语“忘年之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忘年之契: 拼音:wàng nián zhī qì成语简拼:wnzq发音:("2011040806452314382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忘年之好、忘年之交、忘年交 成语用法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交往等 成语解释: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同“忘年之好”。 成语出处: 唐 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

成语“丹书铁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丹书铁契: 拼音:dān shū tiě qì成语简拼:dstq注音:ㄉㄢ ㄕㄨ ㄊㄧㄝ ˇ ㄑㄧˋ发音:("201104080134232231"); 成语繁体:丹書鐵契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丹书铁券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指古代特权凭证 成语解释: 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
成语“默默无声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默无声: 拼音:mò mò wú shēng成语繁体:嘿嘿無聲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默默无语、默默无闻反义词:大名鼎鼎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有名声 成语解释: 默默:幽寂,没有声音。不声不响,一句话也不说。没有名声,不为人所知 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于是景帝默默无声。” 成语例子: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

成语“潜濡默化”的意思、解释

潜濡默化: 拼音:qián rú mò huà成语简拼:qrmh注音:ㄑㄧㄢˊ ㄖㄨˊ ㄇㄛˋ ㄏㄨㄚˋ发音:("201104080303264699"); 成语繁体:潛濡嘿化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潜濡默被、潜移默化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思想、作风等 成语解释: 犹潜移默化。 成语出处: 刘揆一《黄兴传记》:“今就湘省而论,军学界革命思想,日

成语“潜移默转”的意思、解释

潜移默转: 拼音:qián yí mò zhuǎn成语简拼:qymz注音:ㄑㄧㄢˊ ㄧˊ ㄇㄛˋ ㄓㄨㄢˇ发音:("201104080303274701"); 成语繁体:潛移嘿轉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近义词:潜移默运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见“潜移默运”。 成语出处: 梁启超《亚洲地理大势论》:“希腊之文明,潜移默转,而入于罗马。” 成

成语“忘形之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忘形之契: 拼音:wàng xíng zhī qì成语简拼:wxzq发音:("2011040806452614385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忘形交、忘形之交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交往 成语解释: 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 成语出处: 旧题宋 尤袤《全唐诗话 韦丹》:“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,丹尝为《思归》绝句以寄澈。”英语翻译

成语“道同契合”的意思、解释

道同契合: 拼音:dào tóng qì hé成语简拼:dtqh注音:ㄉㄠˋ ㄊㄨㄙˊ ㄑㄧˋ ㄏㄜˊ发音:("201104072003544696"); 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道同志合、同志合道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志趣相投的人 成语解释: 犹言道合志同。 成语出处: 晋·陆云《失题》诗:“道同契合,体异心并。” 成语分字解释

成语“一夔一契”的意思、解释

一夔一契: 拼音:yī kuí yī qì成语简拼:ykyq注音:ㄧ ㄎㄨㄟˊ ㄧ ㄑㄧˋ发音:("201104080313315307"); 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解释: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,后因以“一夔一契”喻良辅。 成语出处: 宋·石介《庆历圣德颂》诗:“惟仲淹弼,一夔一契,天实赉予,予其敢忽。”宋·方岳《竹下》诗:“一夔

成语“潜消默化”的意思、解释

潜消默化: 拼音:qián xiāo mò huà成语简拼:qxmh注音:ㄑㄧㄢˊ ㄒㄧㄠ ㄇㄛˋ ㄏㄨㄚˋ发音:("201104072110056620"); 成语繁体:潛消嘿化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物等 成语解释: 暗地消除。 成语出处: 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而潜消默化者,又不可以枚举也。”

成语“默化潜移”的意思、解释

默化潜移: 拼音:mò huà qián yí成语简拼:mhqy注音:ㄇㄛˋ ㄏㄨㄚˋ ㄑㄧㄢˊ ㄧˊ发音:("201104072056346250"); 成语繁体:嘿化潛移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近义词:潜移默化、默换潜移反义词:无动于衷 成语用法: 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人的思想、作风等 成语解释: 同“潜移默化”。 成语出处: 明·吕坤《呻吟语·